日前,茂名市茂南区检察院举行督促监护令宣告仪式,向涉案未成年人的母亲发出“督促监护令”,责令其依法承担并履行监护人职责,帮助孩子回归正途、健康成长。
这是该院发出的全市首份“督促监护令”,首次以“督促监护令”+“强制亲职教育”的方式,将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职责落到实处,以检察之力为未成年人办实事。
孩子涉罪,家长有责!
承办人高金声检察官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案件中,涉案少年小甲(化名)是一名初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因其父亲病故,母亲忙于生计,缺少精力、时间与小甲进行有效亲子沟通,让小甲缺乏关爱,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鉴于案发时小甲是未成年人,本着从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出发,我院对小甲依法作出情节轻微不起诉的决定。
承办人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该案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外,家长未切实履行监护义务,监护缺位、监护不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推动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更好实现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责任、法律的规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作了“督促监护令”,并召开宣告送达会,将“督促监护令”当面送达小甲的母亲,责令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其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给“甩手”家长戴上“紧箍咒”
监护令督促作为监护人的小甲母亲履行以下监护职责:
履职:创造良好、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督促: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督促小甲学法、知法、用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谨慎交友,遵守法律法规
预防:预防和制止小甲辍学、酗酒、吸烟、沉迷网络及赌博、吸毒等行为
配合:配合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其他有关机关、社会组织,帮助小甲完成帮教、心理辅导、亲职教育等矫治教育
反馈:按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社会组织等要求,及时报告、反馈小甲的活动情况
不履行督促监护义务,将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若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拒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督促监护令”义务,将会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01.放任小甲有严重不良行为,或侵害小甲合法权益的
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派出所依法予以劝诫、制止
02.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03.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展亲职教育,家长也要“补补课”
在向小甲的监护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后,承办人检察官对小甲母亲进行亲职教育,强调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履行监护责任的重要性,指明其作为母亲的法定监护职责以及在日常监护中存在的失职失责问题,教育引导她如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并对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将会承担的一系列法律后果进行了强调。
同时,检察官指导监护人加强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如发现小甲有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时要及时给予教育、引导和劝诫,以实现预防犯罪、教育矫正的效果。
“我今后会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监管,尽心尽力做一名合格家长。“小甲的母亲深感愧疚,意识到自己的监护职责缺位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当场签署承诺书。
什么是督促监护令呢?
“督促监护令”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当涉案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又未达到撤销监护权、启动国家监护的严重程度时,由检察机关向监护人发出要求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检察工作文书。
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让缺位关爱回归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该案是我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依法开展“督促监护令”工作的首次尝试,体现我院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
我院将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好“督促监护令”后期监督、考察工作,加强与小甲母亲所在居委会、村委的联系,充分了解“督促监护令”的落实情况。
同时,进一步完善“督促监护令”的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切实推动解决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家庭监护不力的难点问题,督促监护人认真落实家庭责任保护、履行监护职责,将人文关怀融入办案细节,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不断回应满足群众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加美好、更高水平的期待。
(茂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