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蝉鸣乍起。红艳的凤凰花簇满枝头,迎着晨光随风摇曳。佛山市顺德区勒北村宽敞的祠堂广场上,一场普法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打竹板,响连天,毒品害人真不浅,听我细细说周全……”来自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干警手持竹板,铿锵的唱词让在场村民听得津津有味,释法环节更是发人深省。
法治声声护万家,近年来,佛山两级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构建起“实、全、精”普法工作新格局,精心组织法治宣传活动900余场,48个普法作品荣获全国、省级奖项,让群众生活与法同行,使法治宣传“接地气”更“聚人气”。
■播撒法治种子,助力“成长之花”绽芳华
刘景景是佛山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一名法官。她的桌上摆放着一个台历,其中被红笔圈起的“3月12日”格外醒目。仔细翻阅,台历上这样的“红圈圈”还不少。
对她来说,每逢这些特殊的日期,都要奔赴一场特别的“约会”。
12号一大早,刘景景没有如往常踏进法庭,而是来到了校园法官工作室,为即将开讲的课堂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走下了熟悉的审判台,讲台上的她是学生们口中亲切的“晓法姐姐”。
“电子烟的危害有哪些,同学们知道吗……”
“不理会欺凌者的挑衅,学会坚定地说不……”
零距离、面对面,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晓法姐姐”课堂,让知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播撒在小小少年心中。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聚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近年来,佛山中院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打造“晓法姐姐”“知子同行”等护苗普法品牌,致力系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法治纽扣”。
自2016年正式推出“晓法姐姐”IP形象以来,佛山中院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内容。从“小小法官”演绎的模拟法庭、干货满满的开放日活动、互动学法的“晓法talks”“晓法叮咛”,到自编自导的播音剧、极具岭南特色的法治醒狮操……佛山中院以“花式”普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在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评选中,“晓法姐姐”品牌荣获优秀普法项目奖,刘景景更在今年广东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微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像“晓法姐姐”刘景景一样,如今,佛山两级法院已有107名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担任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持证上岗”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24年,累计举办专题普法71场次,覆盖学生群体超20万人。
去年9月,佛山中院进一步深化院校联动,与市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在全市法院系统启动法治副校长2024年“以案说法”专项活动,围绕预防学生欺凌、假期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社会关切的话题,充分发挥学生身边鲜活案例的教育功能,精心组织多场案例教学活动。
■精准对接需求,赋能“产业之林”发新枝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目前市场主体超170万个。如何更加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普法服务更加贴近企业所需?
以问题为导向,佛山法院走进企业园区开展调研走访、法律咨询等,“实打实”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同时,精心推选包括广东省审判业务专家在内的5名法官担任佛山市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暨“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组织“暖春助企”“法益民企”等系列活动,护航企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地处禅城区的南庄镇,素有“中国建陶第一镇”之称。随着建陶产业持续活跃,衍生而来的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商标权纠纷等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服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在接到园区企业的普法“点单”需求后,禅城区人民法院南庄人民法庭联合商会,通过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企业走访、公益座谈、旁听庭审、发放风险提示等形式,实现精准普法。
2024年,南庄法庭发出的《关于指导督促辖区陶瓷企业规范合同订立源头防范化解纠纷的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这份司法建议,正是法庭在审理“名为经销实为买卖”的合同纠纷系列案中敏锐识别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进行深度调研后发出的针对性建议。
“如今订单回流,铺位出租率也提高了!”南庄商会副秘书长罗顺玲表示,法庭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让企业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依法依规经营管理的能力。
根据企业和产业不同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形式,在佛山,南庄法庭“精准滴灌”式的特色普法服务并非个例——
在盛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三洲黑鹅及合水粉葛的高明区,法官走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品牌商标、制作工艺等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普法活动,增强农业“拳头”产品生产经营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
对拥有4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北滘镇,顺德区人民法院推出“企业服务日”,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座谈调研。依托商会力量,法院以“一课时一主题”方式对辖区企业的高管、法务负责人进行定向培训,积极培养“依法治企带头人”。
佛山中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通联”,发布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葡萄牙文四个版本的跨境纠纷一本通,推出的《包青天的大湾区两日游》微视频“出圈”屡获全国大奖,让港澳企业深入了解大湾区跨境纠纷相关法律知识。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佛山法院充分发挥以案释法、以案促治作用,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企业、协会等发出司法建议、预警信息卡及“法治体检报告”。三年来,全市法院发布涉企典型案例510个,发出司法建议363份,司法建议采纳率达92.01%.
■线上线下双轨,守护“烟火之地”筑安基
“晤(不)轻信、晤转账、晤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在“热力值”逐渐攀升的初夏,佛山中院刑二庭副庭长邱卫玲正在为过路的李阿姨细心讲解。
“人气”与“热气”齐飞的商圈广场内,佛山中院联合公安部门、社区等,共同举办“防范于心反诈于行”普法宣传活动,为群众送上“清凉一夏”的法治安全课。
活动现场,来自佛山中院的“久久为功防诈团”普法志愿队为群众派发宣传手册,并耐心解答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等法律问题,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在当天“法治微课堂”环节,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近期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深入揭露“刷单返利”“投资养老”“高薪陷阱套路”等骗局,“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而为了让群众更加沉浸式感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佛山中院自编自演反诈短视频《饲饵成囚》,以犯罪分子自白的视角剖析犯罪手法,提醒市民识骗防诈。
“以后遇到事情还是多跟家人商量,这次活动都是法律‘干货’,让人安全感满满!”李阿姨频频点赞。
人气商圈、社区游园会、村居演艺厅、海鲜市场……处处都有佛山中院普法志愿队的身影。佛山中院通过演绎情景剧、邀请退休法官担任宣讲员等形式,近年来深入基层开展防范养老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宣讲活动13场,织密反诈“防护网”。
群众在哪里,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除了将普法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佛山法院还积极打造“云端”普法服务,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指尖可触、生活可用”的实用指南。
依托官方新媒体矩阵,佛山法院灵活运用图漫、小游戏、动漫、AI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每天学一典”“百案识法”“掌上明典”“佛山和解”系列线上普法栏目,涵盖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