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法治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浪潮中,广州市积极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工作,以“亮码入企”创新举措,为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带来全新变革。
借助“粤政易”与“粤执法”平台系统,以科技赋能,通过“亮码”手段规范涉企检查,让执法过程留痕可溯,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有效提升企业的体验感。
入企必亮码 透明执法“看得见”
“您好,我们是番禺区交通运输局的执法人员。依照工作安排,需对贵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展开检查,这是我们的电子执法证和入企检查通知书,请您查验。”两名执法人员在对辖区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时,通过“粤政易”平台上的“粤执法”功能模块,礼貌地亮出电子执法证和入企检查通知书。
企业负责人通过扫描电子执法证上的二维码,核实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执法证号等详细信息,确认与入企通知书内容相符后,热情地引导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检查。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是“亮码入企”在执法一线的生动缩影。
如今,依托连通的广东省执法证管理系统和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系统(“粤执法”),广州的每名执法人员都持有独一无二的专属“电子执法证二维码”。“亮码”瞬间,系统即自动记录执法轨迹,既规范了执法行为,又成为执法人员履职尽责的一种见证。
每一次“亮码”,都如同在执法者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透明的桥梁,明确了“无通知书不检查,入企检查必亮码”的规则,确保执法检查在阳光下运行,杜绝了随意执法和重复检查的乱象,既让企业得以安心经营,又提升了执法的公信力,让执法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精准防扰企 优质服务“摸得着”
借助亮证亮码数据监督平台,执法监督机构可对多部门的“亮码”执法检查数据进行深度“扫描”。通过“粤执法”“亮码入企”应用后台,可便捷获取辖区内执法人员的“亮码”信息。定期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精准掌握各部门的检查频次和范围,真正实现“亮码即记录,记录即监督”。
广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就拿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年度“综合查一次”(“双随机”联查)工作来说,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人员通过对多部门“亮码”数据的“地毯式”比对、分析,就能敏锐地研判出不同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的检查时间、检查频次等关键信息。如发现存在对企业检查频次过高的情况,将及时协调相关单位,推动开展联合检查,切实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与此同时,执法单位也能借助数据监督平台,为自家执法人员“画像”。通过分析亮码时间、地点以及检查结果等数据,那些在执法过程中亮码迅速规范、检查高效准确、问题处理得当的执法人员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而对于部分存在亮码不及时、检查有疏漏等问题的执法人员,单位则会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督促其整改。
这种精准的内部监管,如同为执法人员量身定制的成长指南,激励着他们不断提升执法水平,让企业能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发展,免受不必要的滋扰。
监督全方位 企业诉求“听得清”
“亮码入企”既让执法监督机关实时盯紧执法行为,又为企业监督执法机关提供了有效渠道。执法人员在出示电子执法证二维码时,还贴心附上投诉电话。
某运输企业安全部负责人称赞,“现在执法人员主动把电子执法证和入企通知书一亮,检查时间、执法依据都清清楚楚,我们心里更敞亮了,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某餐饮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深有感触,“‘亮码入企’推行后,我们用微信扫码就能验证执法人员身份。要是遇到执法不规范的,还能通过通知书上的投诉电话反映,保障了企业的监督权。深切感受到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离我们并不远,让我们专心干事业的信心更足了!”
自今年4月1日全面推行“亮码入企”以来,平台已经归集了全市11.3万多条亮证亮码数据。这不仅反映出“亮码入企”在全市的广泛应用,更体现了执法人员和企业对这一创新举措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