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司法拍卖中的“大宗资产流拍率高”“处置周期长”“执行成本高”等难题,广东省东莞法院近年来探索化整为零、直播拍卖、自行处置等新模式,有力破解执行“变现难”。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东莞法院共拍卖成交金额48.33亿元,溢价率39.03%,为当事人节省佣金约1.57亿元。
“在以往司法拍卖中,一些大宗拍品往往因大批入手受众少、竞买人资金紧缺等问题而流拍。”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说,针对大宗资产流拍率高的问题,东莞法院联手京东拍卖平台,探索“化整为零”新模式,将大宗拍品拆分成小的竞卖单元,变成“零售式”竞卖,大大提升成交率。
该负责人举例说,在执行吴某与某茶叶公司的借款纠纷案时,东莞法院将3000多箱大宗标的茶叶拆分为单箱或者单饼形式进行竞价,从确定方案到成交仅用56天,实现买家权益和债权兑现的多方共赢。
为提高特殊拍品的成交率和溢价率,东莞法院变被动为主动,借助电商平台采取“采销间直播”“大数据精准推送”“微信朋友圈广告”等措施,向潜在买家推送拍卖信息,打通信息壁垒。同时,加强与当地工商联、商会等单位联系,向潜在企业家推广拍卖品信息,扩展拍卖营销路径。如,东莞第一法院在“6·18”期间开展“益法拍”直播活动,通过短信投放、AI数字人解说等方式,吸引超62万人次关注,成交总额超1.13亿元,不少拍品高于起拍价成交,其中金条溢价61.71%成交,最大化兑现胜诉债权。
东莞法院还探索建立“法院+公证处+资产处置平台”自行处置新模式,推动财产加速变现。当被执行人愿意自动履行但需要处置财产时,在法院审核并有效监控下,引入公证处及资产处置平台,在处置期限内公开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成交后买受人直接将拍卖款付至法院账户,让案件当事人在执前阶段即可公正高效自行变现资产,降低解纷成本。
在一起典当纠纷执行案件中,法院通过自行处置模式,推动案涉车位以15万元的最高价一拍成交,用时仅11天,处置费用相较于强制执行程序节省近三分之一。案件在执前督促阶段即变现财产并案结事了,双方当事人对执行结果都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