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让两个家庭陷入困难,面对被执行人无力给付与申请执行人亟需保障的局面,兴宁市人民法院联动相关部门合力解纠纷。日前,随着兴宁法院执行干警将最后一笔款项5万元发放给申请执行人龚某,这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执行案件画上句号。
2016年12月31日晚,罗某酒后驾驶无牌证摩托车载着龚某行驶至兴宁市大坪镇某村路段时,碰撞到路边该村村委会堆放的沙堆,造成罗某、龚某受伤及摩托车损坏。龚某及其家属因此起诉至法院,经判决,罗某、某村村委会分别需赔付29.89万元、10.09万元给龚某。判决生效后,罗某、某村村委会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兴宁法院执行干警在查阅案卷时了解到,龚某家庭生活困苦,因该事故导致精神三级残疾,需长期到医院接受治疗。为尽快实现她胜诉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经网络查控后,依法扣划被执行人某村村委会需赔付的执行款及迟延履行金共计10.14万元给龚某。但另一被执行人罗某的银行账户,经过多番查询也仅扣划到案款4000元。随后,执行干警到罗某家、某村村委会走访调查了解到,罗某同样因该事故导致智力残疾,每月也需吃药治疗,但其名下除了残疾补助、低保收入外,无其他经济来源。
为打破僵局,执行干警及时转换办案思路,因案施策制定合力解纠纷方案。通过发挥执行救助联动机制作用,搭建多部门联合救助平台,由兴宁市医保局按照社(医)保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先行支付龚某的事故医疗费5.7万元,兴宁市委政法委、兴宁法院、兴宁检察院多部门联合救助,发放款项共计20万元。同时,执行干警多次与罗某亲属沟通,罗某家属凑足4万元赔偿给龚某。经过各方合力解纠纷,日前,所有款项已发放给龚某,该案件得以执结。
(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