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学常新中把握重大意义、在学思践悟中把握精神实质、在细照笃行中把握实践要求。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珠海法院,如何在人才培养、智慧法院建设、涉澳民商事审判等领域谋求新的发展?
4月27日,珠海法院代表、珠海政协委员与来自北京、澳门的专家学者以及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代表通过5G远程视频齐聚“云端”,发起一场“头脑风暴”,通过探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珠海法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人才培养
打造高质量法院人才梯队
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要求日益增高,而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者队伍。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司法需求也更具多元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莫于川建议,珠海法院应该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时刻葆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来满足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珠海法院建立法院“专业导师人才库”,为初任法官、法官助理、新入职人员等配备专业导师,以师带徒、以案促学、结对提升;成立司法改革创新研究小组,定期召开创新小组会议,切实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成立青年干警理论学习小组,分批分期组织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成为珠海法院打造人民法院队伍的生动实践。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建设全国一流法院”为奋斗目标,出台《珠海法院人才建设规划纲要(2022—2026)》,明确了“打造以审判专家为龙头、各类优秀人才为基础的高质量法院人才梯队”的基本措施。
除自身队伍建设外,珠海法院还加强人才援藏工作、提高选派质量,加大对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援助力度。会议上,林芝法院代表表示感谢,“论坛将深邃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为同频共振的两地法院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打造高质量法院人才梯队,一靠引进,二靠培养。”珠海中院行政庭三级高级法官唐文认为,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诸多优势,在强化自身队伍培养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人才洼地效应”,创新专业人才引进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珠海法院。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牛先锋认为,法治建设者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勤于学、敏于悟、善于为、慎于行,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发言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春和表示,“将切实发挥人才在法院工作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全面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以审判专家为龙头、各类优秀人才齐头并进的高质量法院人才梯队,着力建设全国一流法院。”
数字建设
让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建设红利
信息化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来,珠海法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完善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推动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智能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在珠海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片区‘四区’叠加发展机遇的当下,提出‘加快实现珠海法院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目标,体现了珠海法院对新发展阶段准确认识以及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澳门大学教授骆伟建认为,要加快实现珠海法院跨越式发展,须从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着力。
近年来,珠海法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深度融合,推出诸多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多样化的智慧法院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让当事人和人民群众享受“数字红利”。
围绕“系统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安全保障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珠海法院建立科技法庭111个;围绕“办案增速”,珠海法院建成电子送达、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电子档案线上借阅等平台,实现诉讼及服务全流程智慧运行。
围绕“办案提质”,珠海法院扩展智慧法院应用场景,通过文书纠错、智能量刑、类案检索推送、法律法规知识库等辅助系统,助力法官精准适用法律;围绕移动微法院、自助法院等建设,珠海法院实现诉讼事项一站式就近办、跨域办,全面打造人民群众参与诉讼“一网入口、一网办理”的统一模式。
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童年生肯定了珠海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珠海法院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亮点纷呈,为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司法融合
擦亮涉澳民商事审判名片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落地实施,珠澳两地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在珠海创业安家,对珠海法治环境以及涉澳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支持保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建设的十条意见》,推动粤澳法治在营商环境优化、民生权益保障、规则机制对接、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在此之前珠澳司法融合已经在实践中走向实质化。今年4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下称“横琴法院”)的司法成果——完善跨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获评最高人民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涉港澳司法合作优秀成果。该机制破解了涉外矛盾纠纷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时间相对较长难题,推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该做法也得到珠海威丝曼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行政经理孙媛媛的认可,“横琴法院精准对接了港澳居民的解纷需求,满足了群众的新期待,增强了司法体验感。”
不仅如此,为便利跨境诉讼,横琴法院还为境外当事人提供在线授权委托见证等司法服务,身处港澳的当事人以视频方式成功授权,全流程最快仅需5分钟。
目前,该院正逐步推进与澳门地区民商事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探索简化涉澳诉讼主体资格确认和诉讼证据审查认定,加强涉澳商事纠纷典型案例发现、研究、应用工作,进一步擦亮涉澳民商事审判名片。
“珠海法院为一体推进法治珠海、平安珠海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珠海市委党校校务委员饶琼评价,此次研讨会讲出了真理的“味道”,研出了深刻的“真知”,也干出了精彩的“亮点”。
“研讨会贯通理论与实务、贯通党建和业务工作、贯通藏区与特区、贯通境内与境外,为珠海法院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见解独到的建设性意见。”张春和说,“未来,珠海法院将奋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司法改革、家事审判、环资审判、破产审判、智慧法院建设等领域持续深耕,奋力推进珠海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珠海法院将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充分研判,找准服务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结合点、切入点,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张春和表示,将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溢出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挖珠海法院蕴含的创新潜力,加快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成熟经验,推动“珠海实践”“横琴实践”在全国、全省法院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