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梅州市大埔县紧扣“五有”目标和“5+2”规范化工作要求,按照“聚焦安全、整合资源、调解优先、加强督办”建设思路,以打造县域“大平安”枢纽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水平,实现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最多跑一地”,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埔实践,为护航苏区大埔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大埔县以打造县域“大平安”枢纽为目标推进县级综治中心建设运行,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埔实践。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奔波了大半年也没解决的退费难题,在综治中心一次就办成了!”近日,大埔市民王先生拿着追回的3万元课程费,对大埔县综治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2024年6月,王先生网购课程后遭遇机构“失联”,辗转多个部门反映未果,今年来到大埔县综治中心反映后,经多部门联动调解,不仅自己成功退费,其余13名涉事群众也同步收到退还课程费共6万余元。
这起典型案例的背后,正是大埔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大埔县以打造县域“大平安”枢纽为目标,推动综治中心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和社会治安防控“前哨”,让“最多跑一地”从承诺变为现实。
“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常常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即便找对了部门,也可能由于涉及多部门协调而陷入‘多头跑、反复跑’困境。”大埔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这一难题,大埔县紧扣“五有”目标和“5+2”规范化要求,经过重新优化选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院内打造了新的实体化阵地,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集受理、调解、仲裁、诉讼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事”。
大埔县综治中心的“一站式”平台集受理、调解、仲裁、诉讼等功能于一体,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事”。
走进1300多平方米的大埔县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的综合服务大厅里,导引台工作人员正耐心为群众指引办事流程,2个综合登记受理窗口和10个部门服务窗口(7个常驻、3个轮驻)秩序井然。多元化解区里,仲裁庭、速裁法庭、综合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法学专家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等还能提供专业化支持,满足不同类型矛盾纠纷的化解需求。“我们整合综治中心、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警务服务中心等六大中心功能,划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个功能区,设置‘1厅2庭15室’,让群众来了之后就能找到对应的渠道解决问题。”大埔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大埔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耐心为群众指引办事流程。
人员力量的整合是高效运转的关键。大埔县综治中心创新构建“8+14+N”进驻模式,政法单位、信访、人社等8个重点部门按职责常驻,住建、民政等14个行业部门按月轮驻,其他属事部门和社会力量按需随驻。各进驻部门组建“1+1+N”业务专班,63名业务骨干常驻窗口,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办。同时,中心建立78人调解人才库和由“涌哥”“西叔”等个人调解品牌及公检法司、妇联等系统调解能手组成的10人“金牌调解团队”,联动心理咨询师、法学专家等第三方力量,为群众提供专业调解服务。
“遇到复杂矛盾,单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必须多方联动。”大埔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上述王先生的纠纷,涉及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中心启动“1+5+N”会商机制(县综治中心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5部门联动,N个关联单位协同),很快明确责任分工和调解方案。在具体调解中,推行“一般诉求即时调、复杂诉求专业调、跨部门问题五方联调”模式,构建“调解+仲裁+诉讼”递进式解纷路径,确保矛盾“有人管、管得好”。
“我们还培育了‘红客和韵’调解品牌,用客家文化中的‘和’理念化解矛盾。”大埔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创新先行调解、诉中调解、执行和解“分层调解”模式,今年已成功调解370起案件,90%以上矛盾化解在诉前。
为让机制落地见效,大埔县制定《大埔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分流交办、会商研判、督办问责等20项运行机制,对进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中心为主”,每季度评价结果作为原单位评优依据。截至7月23日,大埔县综治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69批295人次,调解办结率达83.21%,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筑牢治安防控“前哨”
“晚上在村里散步,路灯明亮,还有巡逻队,心里特别踏实。”百侯镇居民杨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当地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这份安全感的背后,是大埔县综治中心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发力。
“综治中心不仅是矛盾化解的平台,更是治安防控的‘大脑’。”大埔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埔县综治中心整合综治视联网系统、“粤平安”平台、“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数据及12345、110接处警系统等资源,打造横向贯通、纵向协同的视频调度指挥平台。目前,大埔县综治中心已开通“粤平安”县级账号56个,推动跨部门信息互通、任务联办、成果共享,让县镇村三级风险“一本账”、指挥调度“一张网”。
大埔县综治中心建立“周例会”“月研判”等会商机制,为高效化解基层矛盾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层治理中,大埔县综治中心积极落实县镇两级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常态化组织镇村开展矛盾风险排查。通过“粤平安”平台向网格下达巡查任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体动态管理,开展群防群治,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定期开展‘围屋家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埔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县领导干部开展“围屋家访”758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4个。各镇综治中心线上线下受理的矛盾纠纷事项办结率均在88%以上,其中录入“粤平安”系统的609件矛盾纠纷办结率达99.01%,公安移交的291件“非警务矛盾纠纷”办结率98.97%,12345等平台转办的2416件矛盾纠纷办结率88.78%。
数据显示,通过精准防控、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大埔县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0.58%,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9.3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共识,以高效能治理护航苏区大埔高质量发展。”大埔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窗受理”
群众接待大厅“一个窗口”全量受理群众诉求,精准甄别分流至职能部门。
多元研判
中心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复杂矛盾“1+5+N”会商机制(县综治中心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和信访5部门联动,N个关联单位协同)。
调解优先
中心推行一般诉求即时调、复杂诉求专业调、跨部门问题“五方联调”(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人民调解)。构建“调解+仲裁+诉讼”递进式解纷路径,对经部门及相关工作力量调解不成功的,可通过中心“金牌调解员工作室”预约调解;对综合调解后未能和解的,通过中心专业功能室开展仲裁、行政复议、速裁快审等,“一揽子”解决。
闭环督办
依托“粤平安”平台,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督办”,推动矛盾纠纷统一编码、准确录入、有序分流、闭环管理,形成“综治中心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实质性化解”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