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作为侨乡,是众多华侨华人的“根源地”。恩平市人民法院在这片蕴涵着浓厚侨乡气息的土地上,始终坚持以涉侨诉讼的需求为突破口,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司法实践,点燃多元解纷机制新引擎,着力打造一站式司法护侨“绿色通道”。
建立涉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
一屏两地三方,全程视频化,只用了25分钟——最近,在恩平法院调解法官和侨联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意大利华侨岑先生通过在线调解,第二天便拿回了自己的供货款。“不仅节约了往返的机票费用,还不会因时间成本影响我在国外的事业,是真正的司法便民。”岑先生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点赞。
2021年以来,恩平法院加快“侨都赋能”工程司法实践探索,在恩平市委政法委牵头下,一方面争取加入多部门联合的诉调“大联盟”,另一方面与恩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签订出台《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建立起涉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并与侨联携手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专职负责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推进工作。
“有了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海外侨胞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以前那种吃哑巴亏不知道找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朋友梁小姐在岑先生的朋友圈留言。
为推进涉侨领域纠纷多元解纷工作向纵深发展,恩平法院还与恩平市侨联不定期召开会议,选派资深法官、法官助理或者其他司法辅助人员与侨联办公室人员、调解员就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协调,为涉侨案件提供调解、咨询、释法答疑、分析调研等服务。
涉侨案件特邀调解员作用大
恩平市沙湖镇下凯村有不少村民到国外打拼,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不少侨胞开始返乡创业。
两年前,返乡侨胞孔先生因一起纠纷与同村村民起了争执,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我建房子是经过了各级政府的批准,手续合规合法。”孔先生回忆起来还愤愤不平,“后来我们镇、村干部调解了五次没成功,他在我家地盘上堆满了石头,还种了树。”
2021年12月,身在哥伦比亚国的孔先生因疫情原因滞留在国外,无奈之下通过跨境立案起诉至法院,诉请排除障碍。“该案从案情来讲,其实不算复杂,就是邻里纠纷,是因为双方都想争一口气。”法官郑平平说。
在恩平法院的主持下,该案审理当天,不仅请来了侨联的工作人员,还邀请到当地较有名望的侨领黄先生共同参与在线调解。经过各方耐心劝解和法官的现场释法,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华侨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在郑平平法官看来,广泛吸纳侨领、归侨侨眷和各类专业人员开展多元解纷,深挖社会解纷潜力,是发展海外版“枫桥经验”的有效路径。“通过我们参与,让法官释法说理更有说服力,尽可能使涉侨纠纷和平、和睦、和气处理,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侨领黄先生深有感触。
恩平法院与江门海外侨团沟通协调,选聘当地五邑青年联合会、海外联谊会或热心调解的华侨、侨眷等担任调解员,不仅提高了就地调解涉侨纠纷、解决跨域问题的效率,而且还能因地制宜地挑选出熟悉当地国情和实际工作生活习惯的同胞,利于走进纠纷核心,挑出双方矛盾根源,实现让矛盾诉求“降温”“熄火”。
其实,黄先生等侨领也都积极关注家乡的发展,对法院的司法审判极为支持。因此,恩平法院利用华侨资源,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司法实践,就成为推进涉侨诉讼服务的一个突破口。
截至目前,恩平法院共聘请了10名侨界代表担任涉侨案件特邀调解员,选任6名海外侨联组织、侨界人士担任涉侨案件人民陪审员、监督员,审结涉侨案件47件,成功调解涉侨案件32件。
“授权见证通”服务软件解侨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涉侨跨境立案诉讼本身不再是难题,司法实践中的身份确认及委托授权反而成为难题。1月27日,常年旅居委内瑞拉的侨胞胡女士通过当地侨团联系上恩平法院立案庭,诉请帮助变更其女儿的抚养权。“我因为没有使用国内通信运营商的手机号,之前在网上无法完成立案注册和验证码接收,好在联系恩平法院立案法官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胡女士回忆。
帮助胡女士解决烦恼的是恩平法院启用的一款名为“授权见证通”的服务软件,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合法有效护照等身份证件,便可完成视频在线委托授权。“授权见证通”不仅适用港澳居民,还可以为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普通护照等证件的当事人提供跨境诉讼服务。
根据《恩平市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目前已启用的智慧平台包括“交通事故网上一体化处理平台”“云庭”“广东移送微法院”以及钉钉视屏、微信会议等,完全覆盖各种特色需求的“云”上调解、庭审新模式,基本实现线下矛盾线上解,纠纷止于弹指间。
据统计,2021年以来,恩平法院共受理跨境诉讼案件170余件次,涉及侨眷、侨胞300余人,开展涉侨诉前调解案件66件,调解撤诉率达93.8%.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