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深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伤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协调治理。
付出的是血汗,收获的是平安:去年全省发生交通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上年分别减少14.33%和16.26%。广东交警还联合相关部门在全省打通932条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人数较上年下降14.1%。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2年,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将继续全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民生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踔厉开新局
专业化
源头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广东是经济和人口大省。面对庞大的人流、物流、车流,全省公安交警部门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近年来,在保持路面管控力度不减的前提下,广东交警不断加强源头风险管控能力:累计为全省3.5万家运输企业推送“企业画像”报告25万份;通过媒体平台、导航软件推送安全提示和出行指引184亿条……在广东,道路安全管理正由“末端管理”转向“前端治理”。
加强管理水平的同时,广东交警积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鸣喇叭、“停车难”等问题,广东交警在全省范围内设置241条乱鸣喇叭严管路,排查治理180个城市堵点乱点、136条重点路段,新增路内临时泊位6.5万个。
专业性,也体现在交警部门精准瞄准群众需求、加强“放管服”改革中。如在去年,广东交警全面实施二手车异地交易、驾驶证电子化等1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措施,全年为企业和群众节约成本费用约5亿元。
智慧化
大数据模型在全国推广使用
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2021年,广东交警研发全国首个自建省级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目前平台已汇聚各类数据4500多亿条。
有了数据基础,广东交警还不断通过培养分析师,搭建分析模型等手段,让大数据发挥最大效能。目前,全省共有500多名大数据分析师,建立各类交管模型2000余个,使用次数超过45万次,完成车驾管隐患排查、交通违法查处等600余项业务分析,完成200余项专题研判分析任务,为全省科学、精准、高效开展交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如广东交警用于管理高速公路重点车辆的动态监管系统自上线以来,推送疲劳驾驶、闯禁行等重点预警信息5400余条。在系统指引下,交警现场拦截查处严重交通违法2900余起。全省由重点车辆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5%、18.7%。
科技的应用,也给群众带来了利好。如依托“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粤商通”手机APP,广东交警为群众和企业提供100余项公安交管服务,全年互联网平台处理业务累计超1.15亿笔,提供各类业务查询办理5.1亿次,极大简化了群众业务办理流程。
法治化
全年培训民辅警27万人次
交警部门是重要窗口部门,其法治化水平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去年,广东交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如针对醉驾案件办理标准全省不统一情况,推动制定全省醉驾案件办理标准。又如针对货车现场执法、高速公路执法、交通事故处理等问题,制定实施12项规范指引。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2021年,广东交警积极依托线上平台开展网上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交警辅警约27万人次、考核约36万人次,有效提升全省交警辅警工作能力和执勤执法水平。
在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的同时,广东交警还注重提升执法人性化。如从去年7月1日起,广东交警全面落实对7种轻微违法免罚,对10种首次违法警告,对8种严重违法严查。截至2022年1月,累计处理符合“首次违法警告”情形的交通违法160.4万宗、减免记分70.8万分,查处严重违法24.4万余宗,查处轻微违法同比减少99.8%.
社会化
“线下+线上”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提高群众安全出行意识,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广东公安交警部门充分依托媒体、社会、政府部门等多方力量,通过“线下+线上”的全覆盖宣传模式,着力提升全民文明交通素质。
在粤赣高速河源段热水服务区,电子显示屏、柱子、走廊上,随处可见各类安全标语……近年来,广东公安交警部门充分依托城市、农村、高速公路等3大类12类重点场所,打造了一批交通安全普法“示范区”。
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长期占全省事故总量的50%以上,广东去年5月启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将流动安全宣讲“大篷车”开进乡间地头。
近年来,广东交警还突破常规宣教方式,在各地建立了一批交通安全宣教基地,成为兼具理论知识教授和实践体验的综合性场馆。目前,全省各地相继建设了32个交通安全宣教基地。
对于因遭遇交通事故,生活陷入困顿的家庭,广东交警于去年12月积极联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共同发起交通安全宣传公益项目——“微光计划”,给因交通事故致伤致残家庭的孩子提供帮助,并大力呼吁全社会安全文明出行,远离交通事故。
展现新作为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邓正雨:
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同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近日,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邓正雨接受专访,介绍了相关情况。
南方日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将学习成效迅速转化为服务群众强大动力,有何显著成效?
邓正雨: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伤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协调治理。2021年全省发生交通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上年分别减少14.33%和16.26%.
我们还充分发挥“平安厅”信箱这个重要窗口的作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如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微治堵”“微改造”,共完成项目1451个,全省城市工作日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2.1%。
在车管服务方面,我们坚持一切以群众需求、社会需要为导向,实施了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驾驶证电子化、优化考试内容和程序等便民措施,更多地实行网上办、指尖办、自助办、马上办,促进降本增效。
南方日报: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履职担责的民生之举。请您介绍这方面情况。
邓正雨:这项工作,公安机关牵头的有22项,配合相关部门的有29项。省公安厅党委多次开会研究,多次听取汇报,督促我们狠抓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发挥省道安办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并挂牌督办交通事故多发的河源市,以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的10个县(市、区),使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
二是加强交通事故深度调查。联合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事故调查报告联合审查机制,2021年对18起较大事故、719起生产经营性责任事故逐一开展深度调查,追责处理具体单位、部门相关领导和人员共计312人。
三是加强重点车辆管控。联合省应急管理厅等5部门实行危化品运输风险管控12项措施,推动落实危化品运输车发生较大事故企业熔断整治机制。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实施限制运输、压缩线路、补贴置换等政策,集中淘汰高风险营运客车。
四是严查严处严重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夜查酒驾行动,2021年涉酒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8.8%.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开展货运乱象专项整治,查处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15.16万起,同比增长10.17%.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目前,各项工作措施圆满完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南方日报:2022年,我省公安交警部门有何工作思路和计划?
邓正雨:2022年,党和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公安机关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挑战和压力持续增大。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通过坚持不懈抓好交通事故预防、坚持不懈抓好交通秩序管控、坚持不懈抓好交管“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工作,全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民生等工作。
干出新气象
广东交警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救援1.76万人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如何将交通事故伤者快速送医?去年11月17日,广州交警联合多部门举行全市首个道路交通事故航空救援基地揭牌仪式。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其他救援力量无法快速到达现场,救援人员可申请“打飞的”送伤者就医……这是广东交警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的又一生动案例。
孕妇临盆、意外受伤、突发疾病……交警在日常执勤时,经常会遇到各类紧急求助。去年以来,广东交警把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作为一项重点民生项目进行推动。全省各地公安交警部门制定687个应急预案,并建立了“1+2”应急保畅模式(1个应急救援预案和“信号灯绿波放行+交警铁骑开道”2种保障途径),以及协调直升机支援的“空地一体化”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是一项系统工程。广东公安交警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各地成立公安、卫健、应急救援等部门人员组成交通事故救援工作专班。同时,协调卫健部门在全省设置定点救治医院390家,全部开通院内“绿色通道”,并建立163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凡交通事故中涉及危急重症伤员的,及时启动专家库,切实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日前,广惠高速发生两辆货车碰撞交通事故,1人伤势严重且卡在驾驶室内昏迷不醒。按照应急预案,广州交警、医疗和消防部门先后到达现场,分工展开现场救援,将伤者从严重变形的驾驶室内救出,并及时送往了定点医院。
对于占用应急车道等严重阻碍救援的行为,广东交警专门部署高速公路“畅安2021”专项行动,提升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目前全省共查处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4.34万起,有效确保应急救援车道畅通。广东交警还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急、救难”作用,确保抢救费用落实到位。
目前,全省共计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援1.58万次,救援1.76万人,启用省、市、县三级医疗救援专家库680次,成功救治8628人,共计支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1.5亿元,同比增加30%.
奋楫赶考路
畅通绿色救援通道:
●规划932条通往医院的主要线路,设置交通事故急危重症伤员定点救治医院390家,建立163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省、市、县三级救治专家库。
治理机动车乱鸣喇叭:
●全省设立241条严管路,开展专项执法行动84次,现场查处乱鸣喇叭违法行为1.7万宗,同比上升210%,重点道路平均乱鸣喇叭次数环比下降40%.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开展治堵项目1451个,攻坚市(区)治堵重点工程422个。全省城市工作日平均拥堵指数下降2.1%.开展标志标线专项排查整改行动,排查交通标志18.5万余块,整改1.7万余块;排查交通标线4.4万余公里,整改3895公里。
“放管服”改革:
●为全省500万余名驾驶人核发电子驾驶证。推行二手车交易异地办理措施,为全省35万名车主异地交易带来便利。推动全省238个农村地区中心镇和偏远乡镇开展摩托车全科目考试服务,38.3万名农村群众受益。
“学法减分”:
●截至目前,共有582万人次网上申请“学法减分”,完成网上学习380万人次,考试通过221万人次,完成减分2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