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导师,有行情,群里的朋友都赚钱!”近日,湛江市公安局霞山分局成功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该团伙靠虚假的网络投资平台,利用人们的投资心理,引诱、哄骗全国各地的群众将资金转入平台。许多受害人直到接到警方电话,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因为涨跌全由诈骗分子后台操控。
“导师”引路“赚大钱”
2020年3月,江苏南通石女士被邀请进“××投资”微信群,她静静地观察了两天,发现群里好多人都在“导师”的带领下赚了钱。她想:“这个‘导师’厉害,跟着他准能发财。”
群里的“导师”察觉到石女士的热切心情,主动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并一步步教她如何点击项目链接、下载“×投资”APP并注册账号,还教她如何申请网络贷款往“×投资”APP内充值。在“导师”的鼓吹下,石女士毫不犹豫地充值2000余元。没多久,该APP显示其净赚1000余元。
石女士后来回忆:“我那时天天盼着‘导师’带我做项目,只要他肯带我投资下注,我就能赚钱。”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石女士一个月内用借来的钱在“×投资”APP内充值4.5万余元,共投资12次。
一个月后,网络贷款还款日期逼近,石女士在“×投资”APP里的投资却亏得一塌糊涂。她操作提现余额却屡遭失败,转而向“导师”申请提现也遭拒绝,还在“导师”一番说教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将投资额度提升到VIP套餐要求的数目,紧跟着又亏了几笔大额投资。石女士找“导师”讨要说法,“导师”则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责。直到事发几个月,后知后觉的石女士才意识到被骗,遂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狡兔三窟难逃法网
2020年4月,湛江市公安局霞山分局接到外省警方转来的协查线索,称当地群众报警反映,其在某网络投资平台被诈骗1.6万余元,诈骗窝点就在湛江市霞山区。
霞山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以微信群和虚假网络投资平台为“主阵地”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从2020年2月起潜入各种微信群,大量添加微信好友,并将好友拉入自己的投资微信群,诱骗受害人进入虚假投资平台充值投资。该团伙藏匿在湛江市霞山区城中村出租屋内,初步估计有6名成员。
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90后”的周某统筹编排诈骗话术和平台操控,负责带“新人”入门,是群里人人敬重的“导师”;其他成员则化身为普通群友,大肆鼓吹起哄,营造“稳赚不赔”的假象。除此之外,该团伙还冒充领导,对受害人的好友和下属实施诈骗。今年初,该团伙就利用这种方式对广东两名群众实施诈骗。
慑于警方的严打态势,该团伙格外小心,屡次玩起集体消失,多次更换诈骗窝点,重建微信群和虚假投资APP,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停止作案,企图逃避警方的侦查打击。
今年清明过后,该诈骗团伙又上演了一场集体消失的戏码,随后再次现身“觅食”。4月26日,专案组经研究认为,抓捕时机已成熟,迅速开展收网行动,现场抓获周某等犯罪嫌疑人6名,查扣涉案物品一批。截至目前,已有大量受害人在各自所属的公安机关报案。
警方揭秘
“高收益”投资产品实藏猫腻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仿冒或搭建虚假投资平台,以“高收益”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该类诈骗往往是公司化运作、传销式管理。一旦投资者“投资”,最终将血本无归。
民警经调查发现,这种虚假投资平台其实并未真正进行交易,受害人看到的投资金额及上涨或下跌的趋势,只是平台显示的数据而已。诈骗分子会通过后台人为操控投资产品的涨跌,先让受害人小赚几笔尝尝“甜头”,借此引诱其继续“加码”。如果亏损了,受害人的钱就名正言顺进入骗子口袋;即便盈利,所谓的资金根本无法提现,诈骗分子会编造各种理由拖延提现时间或者提高提现门槛,就是为了继续对受害人实施诈骗。然而不少受害人被这种诈骗伎俩糊弄,以为投资有赚有赔很正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直到民警找上门并耐心解释,他们才恍然大悟。
针对此类电信网络诈骗,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理财投资必须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切勿盲目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在社交软件或短视频平台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指导和承诺而草率投资,千万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要理性看待网上宣传的“低投资、高收益、高回报”理财产品。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