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白云区获悉,白云法院创新“交叉执行”、推动“执破融合”,做实“终本清仓”,依托执行事务中心,深化执源治理,扎实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新收首次执行案件7597件,执结7357件,执行到位率53.94%,实际执行到位案款7.12亿元,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执破融合·解忧
执行程序是个别清偿程序,以效率为首要价值追求,破产程序是概括清偿程序,以公平为首要价值追求。以破促执、以执助破,深度融合释放乘法效应……
广州悦某公司因经营不善,欠付陈某等10名劳动者薪资达58万余元。陈某等10人起诉请求公司支付欠付的劳动报酬,胜诉后遂向白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经调查该公司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经上门查找公司已不在工商登记地经营,法定代表人兼大股东徐某(持有该公司99% 股权)亦去向不明,案件只能裁定终结本次执行。
在清理积案的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在另一起新收的执行案件中,查封了大股东徐某名下的一套外地房产,已由轮候上升为首封。经过深入调查和综合研判后执行法官认为,公司仍具备一定的“造血”能力,倘若一味地通过执行程序争取受偿,最后的结果不仅仅是劳动者拿不到劳动报酬,这家公司也极有可能垮掉。如何在确保各位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实现“共赢”?
面对这种情况,执行法官一方面引导劳动者申请“执转破”,将该系列案件移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导入破产程序,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挽救功能保障各方权利人利益。另一方面在启动房产前期调查工作的同时,为帮助公司“回血”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执行法官决定给予被执行人一定的宽限期,暂缓处置徐某名下的房产。最终,10名劳动者的薪资得以全额偿付,徐某及公司的全部现有债务亦清偿完毕。
这是白云法院执破融合、以破促执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白云法院始终坚持实质解纷理念,积极探索新案线索重启旧案、积极移送破产审查等方式,既抓末端、治已病,实实在在解决了多名劳动者的“忧愁烦薪”事,更抓前端、治未病,努力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生产经营。
换力破局·纾困
交叉执行,是法院做实公正与效率、强化执行内部监督制约、杜绝消极执行的重要举措,通过法律规定的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协同执行、集中执行、督促执行等方式,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确保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近日,白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用交叉执行让“陈年旧案”再现新机,圆满化解一件执行标的超千万元的“钉子案”。
事情缘起于一宗合同纠纷……2012年4月,庄某与雷某签订《协议书》,约定庄某将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一基地内的房屋、变压器、土建基础和生产原材料转让给雷某。事后,雷某未按期支付款项,遂成讼。法院判决雷某应向庄某支付款项共计850万余元及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雷某“视而不见”,仍旧不履行义务,被法院依法强制执行。首轮执行因雷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奈终本”。
为深入化解执行难案、积案,白云法院决定开展内部交叉执行,更换执行法官,拓展工作思路,重新排查财产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执行团队从一份旧的租赁合同“顺藤摸瓜”,发现雷某曾以其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控制的关联公司名义,与某农业公司重新签订了两份房地产租赁合同,对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的房屋进行层层转租,并通过关联公司账户对所收租金进行转移,以达到逃避执行的目的。
查清上述情况后,执行法官电话联系雷某并严正提出警告。鉴于雷某经传票传唤未到庭,且未向法院如实申报个人财产,执行法官果断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十五天的强制措施,并提请公安部门协助布控。此外,执行法官为查清8万多平方米房屋的租赁情况,了解租金最终去向,先后五次前往案涉物业所在地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与现场数十家租户深入交谈、了解情况,并发出协查文书。
迫于强大的执行威慑力,雷某渐渐地由开始的“拒不履行”转变为“我要履行”,主动与庄某协商处理所欠债务。经多次沟通协商,最终庄某与雷某达成分期执行和解,首期200万元顺利打进庄某的账户。后续法院也将加强监督,确保雷某如期履行义务。
为最大限度激活交叉执行效能,发挥“鲶鱼效应”,白云法院积极践行依法能动履职,秉承“如我在诉”“如我在执”的理念,通过交叉执行总结提升、集中执行汇聚合力、终本清仓攻坚清理,着力化解执行积案难案,力求更快更优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终本清仓·提质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执行到位与否,直接关系着胜诉权益的兑现,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二十年前,易某向陈某借款72900元未按期还款,经法院生效判决后被强制执行。因易某下落不明,且查明无财产可供执行,暂不具备执行条件而中止执行。
2023年底,案件出现转机。陈某以易某户籍所在地的村社位于广州市某地的拆迁范围,获得拆迁安置房和补偿款,具备履行能力为由申请恢复执行。
在多方走访与调查中,执行法官发现易某确有获得拆迁补偿权益,具备履行能力,易某却未将该部分内容如实申报,法院向其送达拘留风险告知书、限期交付车辆通知书、告知其限期履行,否则将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惩戒措施。在执行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释法说理下,易某提出给予其20天的宽限期,法院依法予以准许。
事后,双方当事人到庭就本案债务达成了分两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陈某到庭确认易某分期支付了和解履行款项。至此,一起历经二十年之久的“骨头积案”终于得到了圆满执结, 陈某专程来到法院,向执行法官团队送上一面印有“二十五载终得完毕 抽丝剥茧执仗为民”的锦旗,以此表达对法院的诚挚感谢!
“终本”案件并非被遗弃、放弃的卷宗,不应一直在档案室内堆积尘封,白云法院将持续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加大对“终本”案件的动态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类出清终本案件,减轻“历史包袱”。
精准服务·增效
每一笔未履行款项都与企业的经营运转息息相关,关乎企业的“急难愁盼”。
广州市泰某公司与汕头市建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后,汕头市建某公司未在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给付货款,广州市泰某公司向白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我们公司被多家施工企业长期拖欠巨额货款,目前已无力购买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经营陷入困境,请法院帮帮我们!”广州市泰某公司工作人员求助道。
案件移送至执行事务中心办理,执行法官充分考虑该案涉案金额较大、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等特点,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并两次赴现场,成功足额扣划执行款780余万元。该案从立案到全部执行款发放一共用时12天,及时解决了广州市泰某公司的经营困难,执行法官团队用“黄金12天”挽救了企业“生命”, 广州市泰某公司专程到白云法院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自执行事务中心成立以来,白云法院通过机制创新、结构重塑、优化重组,出台《执行事务中心工作规范》《关于执行立案的说明》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执行事务管理;打破“一人包案到底”传统办案模式,事务集约科学分工,优化执行服务流程;落实繁简分流、强化执前和解督促、探索“就地执行”模式,推进执源治理从“有解”到“优解”,跑出执行“加速度”。
在法治的坚实基石上,每一场司法实践都是对公平正义的深刻诠释。白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深化执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执行队伍和执行保障建设,不断以高质量执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