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用房,引入第三方机构改造盘活,提供插花、舞蹈、绘画等公益课程,成为居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好去处;将室内、室外数百平方米的公共空间,链接饭堂、书店、教育机构等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运营;围绕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居民生活更富足……
这是梅州市梅江区社会工作推动基层善治的生动写照。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党委社会工作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梅江区在基层治理上展开丰富探索,积极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即社区(小区)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提升社区的社气、社品。通过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善治”“共治”。
近日,记者走进梅江区三角镇墟镇社区、利园社区,江南街道中心坝社区,探访“两社三中心”建设成效,看“两社三中心”如何赋能基层善治。
摸清需求
以群众为中心制定需求清单
“这里的学校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也比家乡的小学强。”家住梅江区梅江水岸的罗先生说。罗先生是兴宁市刁坊镇人,小孩今年6岁,即将进入小学阶段。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来到梅江区发展。
罗先生是梅江区诸多外来人口的一个缩影。作为梅州的中心城区,梅江区有着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少外来人口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便在此安居乐业。
“辖区内,来自省内、省外的人都有,有的是土著,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在辖区内购房,还有的是为了家庭从外省来在此定居。”三角镇墟镇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丘丽娜说。
据了解,三角镇墟镇社区地处梅州城乡接合部,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住民、流动人口混杂居住。数据显示,户籍人口5940人,常住人口10164人,外来人口占了社区总人口约一半。
社区居民多了,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也进一步增加。如何让居民从“陌路人”转变为“创熟”同路人,从“相见不相识”到“熟人好说话”,将矛盾解决在一线?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我们开展‘四个万家’行动,即访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摸清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了解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想法,促进邻里和谐,才能避免矛盾发生。”丘丽娜说。
从2023年开始,墟镇社区7个工作人员便按照网格划分,与社区志愿者一起,深入辖区内的各个小区、居民楼群,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形成一张又一张问题清单。
“有的居民希望能够开展一些儿童类活动,丰富辖区儿童的课余生活;有的居民希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养老服务,平时开展一些养老知识普及和中西医理疗活动。”丘丽娜说。
“人少事杂”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墟镇社区探索出一套“幸福合伙人”模式,汇聚多方力量,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这一难题。
去年7月,三角镇党委与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开展党建共建暨“百千万工程”校地共建合作。嘉应学院政法学院7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助推镇村高质量发展。
借助这一契机,墟镇社区与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加强联动,让大学生加入到社区的建设中来。“大学生来到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就可以获得‘i志愿’时长。”丘丽娜解释。
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2月11日上午,由梅江区三角镇社工站、三角镇墟镇社区与保利物业江南苑物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热辣滚烫”闹元宵——社区睦邻友好活动在三角镇保利江南和府小区内热闹开场,300名群众参与,共享节日的喜悦。
活动现场挂满了精心准备的灯谜,趣味灯谜通俗易懂,居民纷纷驻足,争相竞猜。猜中灯谜者还能获得精美的小礼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社区还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汤圆供居民品尝。大家相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身披蓝马甲的社工和社区干部穿梭于人群中,发放宣传折页、现场讲解、与群众互动。
一场场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10余场社区活动直接服务居民800余人次,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社区的社气、社品,共同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丘丽娜说。
精准发力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满足群众需求
中午11时左右,位于三角镇利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邻里食堂逐渐开始热闹起来。
在选菜区,腐竹炒肉、滑鸡、清蒸鱼腩等新鲜出炉的菜品整齐排开。居民陆续前来排队,挑选自己喜爱的菜品。大家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后,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用餐。
“家门口有这样一个食堂,很方便。饭堂的菜品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符合老年人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希望能一直运行下去。”辖区居民赖叔称赞道。
为什么成立“长者饭堂”?“因为老人要吃饭,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三角镇副镇长李巧红说,“我们通过开展以‘访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走访活动,发现辖区老年人群体数量庞大,许多家庭日间子女外出工作,留家老人需自行解决用餐问题,且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年老健忘,用餐也比较困难。”
利园社区围绕“幸福邻里 善美利园”定位,通过“空间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引入品牌商家运营,面向普通居民、周边上班族等群体提供堂食服务,饭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价格为每份15元。
“对于老人来说,小区楼下就能稳定吃上饭,一来方便,二来子女放心。特别是高龄老人,如果有需要,子女与我们沟通后,会安排工作人员送上家门。”利园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叶帆说,“对于周边的上班族来说,午餐能吃得健康、吃得开心,也能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据悉,利园社区邻里食堂是三角镇采取“长者饭堂+邻里食堂”模式打造的第三家食堂。据了解,该镇以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为突破口,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办公用房等场地,实施打造客天下社区、利园社区、墟镇社区3个“长者饭堂+邻里食堂”项目,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在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梅江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精准发力,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引进等方式,满足群众需求,进一步打造幸福和谐的社区。
近段时间以来,金山街道群福社区立足群众所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图片,上面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毒品’,是千万不能碰的。”日前,金山街道群福社区联合梅江天韵幼儿园开展禁毒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来到社区禁毒教育场所,警察通过讲解新型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防范毒品的方法等,提高社区儿童的防毒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观念。
此外,社区还联合梅州梅江开放大学举办“书香润社区,文化聚邻里”传统文化展演活动。
活动以亲子情绪课堂为开端,通过绘本共读增进家庭情感。随后,单人醒狮表演、民乐丹青展演及川剧变脸等节目轮番登场,生动展现非遗文化与社区凝聚力。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的活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支持中心、文化传播中心等社区平台的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群福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玲玉说。
凝聚合力
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在江南街道中心坝社区移民区一巷,一座黄色的老兵驿站成了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共享客厅”。这里地方虽然不大,但却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等基础服务。
下午2时,美团骑手肖宜全结束午高峰的配送,熟练地把电动车停靠在驿站门口。推门进去,他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喝着热水。“以前没驿站时,下雨天只能蹲在路边等单,现在社区内有了很多歇脚的地方,还提供热水、无线网络等,很方便。”肖宜全说。
这样的小驿站,在中心坝社区并不少。“我们社区是江南街道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一个社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常要到社区内跑业务,他们工作时间碎片化、流动性强,所以我们设置了一批站点,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中心坝社区党委书记何沐殷说。
在何沐殷看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虽然户籍不在社区内,但却是社区治理的一分子。“例如外卖骑手,他们经常走街串巷,能发现一些我们发现不到的治理漏洞。”
骑手利用送餐走街串巷的优势,化身“移动网格员”,积极为社区收集社情民意,实时反馈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为社区治理贡献了力量。
“一次夜间,一名外卖骑手在送外卖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违法售卖天然气的店铺,他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之后我们与警察一起将违法窝点给消灭了。”何沐殷说。
如今,中心坝社区会定期与外卖骑手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日常所需,为他们提供帮助,并鼓励他们投身社区治理中。
今年劳动节,中心坝社区开展劳动节暖蜂慰问活动。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实际行动,广泛征集骑手的微心愿,为现场30名外卖骑手送上包含防晒冰袖、藿香正气水的“暖蜂礼包”,并邀请6名美团骑手加入“警蜂联盟”志愿队。
骑手小王说:“以前只送外卖,现在能为社区出份力,感觉特别自豪。”他们的这种角色转换,为社区的治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开启了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多方合力共治社区,社气、社品就会更好地形成。
下一步,梅江区将不断深化党群服务体系化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整合资源,推进睦邻善治,推动居民融入“两社三中心”的社区生活,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居民满意的“两社三中心”建设典型,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相关
“方寸之地”
变为邻里共乐之地
共建花园是利用社区现有绿地、公共空闲地等空间,挖掘社区闲置资源,引导组织居民共同参与,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花园绿地,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和社区环境提升。
3月22日上午,梅江区三角镇利园社区的门前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趁着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时节,利园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开展“邻里携手 花开满园”栽花植绿添生机主题活动。
活动由叶帆牵头,组织社区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提前认领地块及订购品种不一的花卉绿植,携手建成“共享花园”。
参与活动的群众在各自认领的地盘上翻地、挖土、种植……分工有序,热火朝天。其间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在力所能及内给邻居“搭把手”,一时间充满欢声笑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月季、茶花、玫瑰、向日葵、绣球、芝樱、长寿花等花卉栽下,社区“共享花园”初见雏形。大家兴致勃勃地约定施肥浇水时间,盼望着能早日见到花开满园。
此次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了社区多元共治力量的参与热情,充分彰显和睦向上的“社气”、充满年轻活力的“社品”,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叶帆表示,接下来,利园社区将持续加强社区党总支引领,挖掘多方资源、培育骨干队伍、提升服务阵地、深化“幸福邻里”特色品牌,大力营造“幸福邻里 善美利园”氛围,推动基层“善治”“共治”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