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和风拂面。肇庆市德庆县连绵的肉桂林在夏日艳阳下郁郁葱葱,一阵阵清香不时迎风飘来。
德庆县人民法院驻莫村镇诉讼服务站挂点法官冼嘉慧的电话响起,另一头传来大田村老梁激动的声音:“肉桂苗冒的新芽长势很好,受损的苗都保住了,感谢冼法官为我主持公道!”
老梁的这通电话还得从他年初遭遇的一场“无妄之灾”说起。
16亩桂苗“落”入羊口
德庆是我国著名的“南药”肉桂产地之一,“德庆多桂”,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记载。目前德庆县肉桂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
今年1月的一天清晨,莫村镇大田村的桂农老梁早早起床,他要上山去打理刚种下一年的“宝贝”桂苗。当地不少村民以种植、加工、销售肉桂为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一想到桂苗成材后带来的可观收益,老梁脚步轻盈,显得格外精神。
当老梁来到他种植的16亩桂苗地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满一年的桂苗,还没等到收成,成片的桂苗叶子已被不明动物吃掉,只剩光秃秃的残枝。
“这可是我忙活了一年的心血啊!”老梁心中一阵剧痛,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
他强忍怒火,满头大汗地围绕四周查找“罪魁祸首”,很快,发现原来是附近养殖场何某的300只羊闯的祸。
由于何某管理疏忽,羊圈门没关好,羊群跑出来后满山觅食,殃及了老梁的桂苗地。
老梁立刻找到何某,双方在现场就赔偿问题展开商讨,可没说几句便吵得面红耳赤。两人互不相让,还差点动起手来,剑拔弩张之下始终无法达成赔偿意见。
如何“定损”各执一词
老梁满脑子都是那片惨不忍睹的桂苗地,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双眼布满血丝。
无奈之下,他来到莫村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中心的工作人员听完老梁的遭遇后,对如何确认损失一筹莫展,便立即联系了冼嘉慧,一同商讨化解良策。
“老梁种了多少肉桂苗?受损程度如何?对收成影响多大?”冼嘉慧深知这些桂苗对老梁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这些桂苗就是桂农的“命根子”。
冼嘉慧急桂农所急,当天立即联系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双方当事人所在的村委会,组织了一场“面对面”调解。
刚一坐下,老梁就急切地说道:“我全家就指望这片肉桂林过日子,我几千株桂苗的苗叶被羊咬成这样,损失太大了,他至少得赔我3万元!”
何某一听,连忙摆手:“我养羊也没赚多少钱,况且你的桂苗本来就小、种得也疏,损失不可能有几千株,最多赔你1万元!”
双方在赔偿金额上互不相让,首轮调解不欢而散。
如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纷方案呢?
冼嘉慧分析了当中的难点:双方对实际种植的桂苗株数各执一词,而株数直接关系到赔偿数额的计算,这是能否成功化解争端的关键。
第二天,她拨通了县林业局的电话,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按照2米乘以2米的密度种植,每亩地可种植桂树约170株;按照1米乘以1米的密度种植,每亩地最多可种植300株。”
挂了电话,冼嘉慧带上尺子,马不停蹄地赶到桂苗地。
经过勘验发现,老梁的桂苗密度比较高,虽然被羊群啃食了大部分叶子,但根部基本还在。结合林业局的意见,冼嘉慧心中有了底。
握手言和共谋发展
当天,她再次组织双方到村委会进行“背靠背”调解,决定通过情理与法理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双方分歧。
“这场‘意外’相信你也不希望发生,但老梁的损失确实是由于你对羊群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冼嘉慧先对何某释法说理。
“这些桂苗倾注了他一年的汗水,赔偿过低他肯定不会接受。”冼嘉慧接着从情理出发继续劝说。
“但是我的羊只是把叶子吃了,根部还在,1万元足够了!”何某也意识到对老梁权益造成的损害,态度有所缓和,“老梁要的钱太多、又没依据,合理的损失我可以赔。”
另一边,老梁认为被吃掉的桂苗无法存活,要求按照所有桂苗全额赔偿。
冼嘉慧劝说道:“我去苗场看到受损的桂苗又长出新芽了,可以不用复购种植,你的实际损失不至于是桂苗的全部损失。”
冼嘉慧进一步向双方解释道:“损失计算问题,可以根据林业局的专业意见进行估算,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相比诉讼和评估程序来得也更简便。”
经过冼嘉慧耐心劝说,双方最终达成了由何某赔偿老梁种植费、肥料费等综合损失1.6万元的调解协议,两人握手言和。
同时,在冼嘉慧的建议下,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纠纷,双方还就种植园和养殖园进行定期巡视、设置围栏和监控等科学管理措施进行协商。
这是德庆法院聚焦辖区特色产业,形成联动综治中心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德庆法院联动各镇(街)诉讼服务站和综治中心共同调解纠纷406件,成功化解246件,成功率超60%,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