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转的齿轮里,总有人甘做默默转动的螺丝钉;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总有人争当挺身而出的守护者。连日来,在江门,由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组成的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了10批队员超300人次投身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
清理杂草、搬运废弃泡沫箱、喷洒灭蚊药、免费配送爱心餐……这群平日里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滴滴代驾司机与外卖骑手,如今化身成为灭蚊防控的“先锋军”,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螺丝钉”,更是疫情防控的“守护者”。
十分钟内完成报名
时间回溯至8月初。在江门市总工会指导下,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率先吹响灭蚊“集结号”。“8月1日我们就开始张贴灭蚊宣传册,紧接着组织800多名骑手开展‘灭蚊入会’行动。”队长彭乾坤翻出手机里的工作群记录——屏幕显示,70%的送餐车都贴上了灭蚊标语,车队每日穿梭于街头巷尾,化身流动的“宣传哨兵”,让防控知识随着车轮滚动入千家万户。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严峻的防控形式,彭乾坤与队员们也坐不住了。在市总工会组织下,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于9月21日组织了首批15名骨干队员组成社区支援小分队,紧急奔赴蓬江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投身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我们在工作群通知发出不到十分钟,便完成了义工报名,其中党员和退役军人最为积极。”彭乾坤说。
彭乾坤回忆道。初到现场,队员们原以为只是派发传单,却迎来体力的考验——清理楼顶淤泥。从1楼到6楼,一袋又一袋,一趟又一趟,汗水浸透衣背。下午六点多,当崭新的楼顶映入眼帘时,疲惫的队员们相视而笑,稍作休息后,又匆匆赶去夜晚的代驾工作。彭乾坤看着大家湿透的衣衫,自掏腰包为每人购置了新工衣衬衫。
这条“清理战报”发到工作群后,迅速点燃热情。第二批、第三批志愿者接踵而至,形成“十分钟内完成报名”的常态。“代驾师傅与外卖小哥常跑单至凌晨,因此我们通常安排下午2点到5点开展服务,每次大家都十分钟内完成报名。”彭乾坤说。
奋战灭蚊防控一线
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陈金远是一名滴滴代驾司机,自灭蚊防控行动开展以来,他已经参与了6次志愿服务。当被问及为何会如此执着地参与这项工作时,陈金远的回答简单而真挚:“我就想为社会出点力,做微不足道的一些贡献吧。”他坦言,自己虽然是广西人,但在江门生活多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记得有一次在蓬江区东联社区,我们出动了十几名队员。”陈金远讲述道,“那天我们清理了楼顶上的几十包杂物,有大的花盆、废弃的家具,还有一些积水的瓶瓶罐罐。”从中午两点到傍晚六点,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一包一包地将杂物搬下楼,汗水浸湿了衣背,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冲突,陈金远以行动化解。他白天跑车至深夜,清晨补觉,但志愿服务任务一来,他总是第一时间调整安排。“家里人很支持,说能出力就出点力。”他说。
在陈金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代驾司机加入到了灭蚊防控的志愿服务中来,刘斌便是其中一员。
自9月以来,他已投身到灭蚊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多达8次,无论是清理楼顶堆积如山的杂物,还是放置驱蚊药包,他都毫无怨言,默默付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灭蚊战士”。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墟镇社区的一次行动中,刘斌和他的队友们面临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拆除一堵违建的墙。这堵墙不仅阻碍了通风,还积聚了污水,成为了蚊虫滋生的温床。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刘斌没有退缩,他和队友们分成两人一组,手持工具,一点一点地砸向那堵顽固的墙。从下午两点到五点,长达三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那天真的很辛苦,但看到墙被拆掉,积水被清理,心里就觉得很畅快。”刘斌说。
除了滴滴代驾司机们的积极身影,还有一群淘宝闪购的骑手们同样不甘落后,他们化身成为“先锋军”,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坚持,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何嘉俊,这位年轻的骑手,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何嘉俊是礼乐人,礼乐的大街小巷他都铭记于心。作为灭蚊防控志愿服务中的“多面手”。除了清理杂物和投放下水道药包外,他还参与了喷洒药物的工作。“喷药不轻松,相对而言体力消耗较大,需要不断地走动和喷洒。”何嘉俊笑着说,每次从下午一直忙到傍晚,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两个半小时左右,但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然而,当看到清理后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赓续见义勇为精神
除了在灭蚊防控志愿服务中充当“守护者”,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同样积极发挥着“螺丝钉”的作用。
在江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开平市总工会积极沟通协调,在10月5日至8日期间,多家爱心工会企业每天向党员防疫突击队捐赠数百份爱心快餐、饮品等。为高效、准确地将每一份餐食送达一线防疫人员,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承担起送餐任务,风雨无阻穿梭于餐厅与各防疫点之间,构筑起一条坚实的“爱心送餐链”,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这些天,我们每天都要送几百份餐食到各个防疫点,虽然辛苦点,但看到防疫人员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彭乾坤说。
2024年8月31日,为救一名跳江轻生的女子,在开平市务工的重庆市巫山县“90后”小伙向绍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年6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来自江门的向绍彬上榜见义勇为好人。
彭乾坤还记得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作为江门市首支以个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他们用汗水诠释着对见义勇为精神的赓续,为江门的“巡城马”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如今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已发展到近200人,这支队伍的故事,正是新时代志愿者精神的最佳注脚——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