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曾孙小农(化名)5岁了,还没有入户,他爸妈不管他,我也没能力抚养他,该如何是好?”90多岁的黄伯颤颤巍巍地来到江门市新会区的“司法护苗驿站”,向驻点法官林金玲倾吐苦水。
原来,黄伯的外孙阿香(化名)未婚生下小农后,便带回让他照顾,对孩子的事情极少理会。黄伯年纪渐长,又无经济收入,生活条件非常困窘。在了解到当事人的情况及诉求后,林金玲立即会同妇联、社区共商解决办法,组织黄伯及其外孙女阿香开一场温馨的“家庭会议”。
林金玲就抚养相关法律问题向黄伯提出详细建议,对阿香进行谈心教育,提醒父母肩负着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保护义务,并在小农入户的相关程序上给予指导,且告知相关帮扶政策。
最终,阿香表示愿意积极处理孩子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经验,涉及未成年人的问题并不是一次咨询指导就能解决。因此,我们以驿站为据点,法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跟踪回访辖区内曾接受咨询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现状,及时提供法律建议。”林金玲表示,在最近一次对小农的回访中发现,阿香正积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小农的入户程序在不断推进,黄伯的困难状况也得到了缓解。
近年来,新会法院和新会区妇联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联动机制,由法院在区妇联及所辖的11个镇(街)妇联设立司法护苗驿站,派驻法官提供法律咨询、家事普法宣传等服务。此外,法院携手妇联通过共同学习、旁听庭审、以案释法等方式,开展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业务、心理健康、亲子教育和儿童利益最大化意识等方面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纠纷能力。
司法护苗驿站的建立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好地从源头防范化解涉少家事纠纷,共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下一步,新会法院将继续依托基层妇联的工作网络,精准对接未成年人的法律需求,通过撬动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凝聚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合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助力市域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