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诈骗了,你们快帮帮我。”一大清晨,一对夫妻带着员工来到阳西县公安局织篢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立即了解情况。“我被别人诽谤了,应该怎么做?”在阳西县公安局织篢派出所的接警大厅里,民警忙碌地处理群众报警工作。
阳江市阳西县公安局织篢派出所现有民警45人、辅警27 人。是阳西县公安局民警数量最多的派出所,但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所。2022年总警情约1.8万条,平均每天警情高达40至50条。
“织篢镇是阳西的县城,地大人多,警情多。目前我们分为社区服务队、案件办理队和综合室。”织篢镇派出所副所长肖方平说。为更好地适应织篢镇的实际情况,去年10月,织篢派出所进行“两队一室”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023年4月30日),织篢派出所破获各类案件52起,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178人。
狠抓打击破案,全力护航民生
“您好,我来认领摩托车。”李女士拎着一袋证件走进接警前台。民警认真地核对了机动车和李女士的身份信息。
确认信息无误后,民警把查获的车推出来返还给车主李女士。“我这车丢了两次,这次破案是神速,隔天就通知我来认领了。”李女士开心地说。
李女士边仔细查看失而复得的车边告诉笔者,再次丢失车辆,她已经没有抱着找回来的希望了,接到民警电话的那一刻,让她感到十分惊喜。
5月13日晚,织篢派出所接到另一群众报警称,其摩托车被盗。因事主的摩托车装有定位系统,民警快速抓获了盗窃摩托车的嫌疑人。据嫌疑人供述,民警顺藤摸瓜追缴回了李女士被盗的摩托车。
织篢式“枫桥经验”,高效调解纠纷
据了解,织篢派出所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包括9个社区、17个村委会,辖区内常住人口较多,人流复杂。日常处警最多的就是邻里矛盾和土地纠纷。
“当时我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工作人员的安排,在屋后确认新电线杆的安装位置。没想到冯氏夫妇没搞清楚情况就过来连打带骂……”
在织篢派出所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员正在处理一起因迁移电线杆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案,双方当事人是邻居,时隔两个月,其中一名涉案人员还在住院治疗。
“这是第二次调解了。”人民调解员许晚计告诉笔者,“事情发生在3月17日上午,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调解难度较大。因为涉案的两对夫妻年龄较大,而且都是邻居,希望尽可能去调解双方的矛盾。”
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职能优势,实现人民调解组织与公安机关涉非警务类警情矛盾纠纷的及时高效化解工作。去年4月,阳西县司法局与阳西县公安局在织篢派出所共同成立全市首个涉治安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实行警调对接。自成立以来,共接收案件138宗,调解成功率高达80%以上。
调解的案件中,除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外,最多的就是家庭纠纷。织篢派出所民警梁志彤告诉笔者,白天各自忙碌,入夜后夫妻矛盾就显现出来了,经常深夜接到报警,我们都会立即上门处警,尽力调解。同时,派出所还会联系当事人所在的社区,通过多方面做思想工作,减少这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警”急解民忧,打造暖心派出所
“您好,派出所吗?这里有名走丢的男孩跳上我的车,麻烦过来处理一下。”电话刚放下,民警关天焱便与同事穿上装备,赶往报警人所在位置。
十分钟左右,警车停在南湖附近的一条偏僻小路边。只见男孩约12岁,身上都是泥,光着的脚丫其中一只脚还磨破皮渗血了。关天焱仔细询问报警人情况,并试图从男孩口中了解其基本信息,但由于男孩受惊过度询问未果,便将其带回了派出所。
回派出所的路上,细心的民警见眼下已经晚上8时多了,小男孩估计饿坏了。便下车买了些饼干、饮料等干粮,安抚男孩情绪。
“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记得父母名字和电话吗?”在派出所,关天焱耐心询问起男孩情况,但男孩还是显得有些木讷,未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当民警递上泡好的方便面时,男孩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慢慢地,男孩放下了警惕,与民警交流起来,支支吾吾地回答起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姓名。
在民警比对户籍系统信息时,事件有了新进展。民警发现了一男孩走失求助信息,上面显示的名字与眼前这男孩相同,民警立即致电男孩家属核实情况。
“看见了,看见了!民警还给他买了吃的。”不久后,家属情绪激动地赶到派所,打电话跟家人报平安。
原来,男孩因不想上学离家出走。其间不仅迷路,还走丢了鞋子,天黑后,迫不得已跳上路过的摩托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送走男孩后,民警又接到了下一起警情。
笔者获悉,织篢派出所警情大多集中在晚上8时至凌晨4时,尤其是凌晨之后,市民夜生活丰富,经常会发生打架的警情。
除了日常的接处警,织篢派出所还认真落实巡逻宣防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逻、清查工作。
“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枫桥经验’实践好、传承好,继续站好每一班岗,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阳西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织篢派出所所长林俊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