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探索具有凤塘特色的“N”模式,迈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通、左右协调的调处化解体系。“乡贤+”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调处力量不足、信访积案化解效果不够理想、矛盾纠纷调处力量不够充足等突出问题,有效发挥“N”力量夯实平安乡村根基。
聚合乡贤之力,让平安乡村建设更具“力度”
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各类人士的文化纽带。凤塘镇充分聚合乡贤文化,结合原有的“道德评议会”“和事佬”等组织,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的方式,推选在当地口碑好、德高望重、热心基层事务的离退休干部、教师、有名望的社会贤达、“两代表一委员”和致富能手,逐步建成7个村级乡贤理事会。凤塘镇鼓励乡贤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协助村(社区)全面收集排查矛盾纠纷并处理不涉及法律裁决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实现矛盾纠纷的集约调处、多元化解,充分发挥乡贤这一“N”力量在平安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外从政经商的乡贤们在招商引资、协调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棚改、社会稳定、纠纷调处等方面提出治理良方。乡贤理事会既给乡贤提供一个参与家乡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平台,既夯实了平安乡村基础,建设新时代乡风文明,又充分发挥了乡贤们“智力援村、经验助村、资本富村”的“N力量”作用。自各村级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凤塘镇各类案件办结率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激活乡贤优势,让平安乡村建设更具“温度”
建立乡贤理事会的初衷是做好信访户思想工作,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考虑到信访积案时间跨度长、调处难度大,采取常规思路往往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凤塘镇在认真研究分析案件关键环节和症结所在的基础上,从信访人的情感需求、宗族关系出发。依托乡贤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事、了解农情的实际,巧打“亲戚温情牌”,推动信访积案有效调处。在化解苏某投诉同村四兄弟强占其父亲宅基地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凤塘镇考虑到矛盾双方对涉案土地使用权的证据均存在瑕疵,且土地现状已建成2栋楼房,案件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经深入分析研判,采取以“乡贤+多部门”的“联动联防联调”进行处置。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知情人士、询问当事双方、现场拍照取证,核查该土地归属问题,为有针对性化解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依据。
同时,邀请乡贤理事会中与矛盾双方较为熟悉的乡贤进行沟通协调。最终,通过多次座谈,从人文关怀角度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解开“心结”,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妥善化解矛盾。
传承乡贤文化,让平安乡村建设更具“深度”
借助乡贤力量化解矛盾,避讼息事,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下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凤塘镇以此将“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相辅相成,有效推动平安乡村建设法治化、精细化,有力推进矛盾纠纷前端治理防未病、中端排查化初病、末端化解治已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与满意度。
在凤塘镇东龙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的过程中,个别村民对相关工作存在误解。有的拒不配合,势要做清拆“钉子户”;有的认为清拆工作属“变相征地”,在不知全貌的情况下产生了抗拒情绪;有的害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损害利益,处于观望状态,不积极配合。凤塘镇在得知以上情况以后,充分发挥东龙村的乡贤文化,联合乡贤理事会的乡贤们逐户上门宣传及做思想工作,利用发放宣传单、流动车广播等方式,将违建相关法律条例印成单页发放给群众,并对违法建筑拆除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对于个别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村民,凤塘镇也邀请他们与相熟的乡贤召开一场茶话会,在座谈中慢慢放下芥蒂与防备,配合工作人员正确面对问题,讨论具体事宜,最终达成一致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