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全区264个小分格,做实“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实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这是深圳光明区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光明区委政法委聚焦群众关切、以精准施策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实践。如今,在光明区,这样的好“枫”景不止于此。
“管道堵塞了”,居民将问题通过微信群反映到小分格,当天下午就解决了排水问题;遭遇劳资纠纷,“500米服务圈”内就能找到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站点;高清摄像头覆盖大街小巷;多警种动态巡防不停歇,警察常见、警车常在、警灯常亮……近年来,光明区政法系统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推进平安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平安触手可及。
一分格一支部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你好,富豪花园C区1栋的管道堵塞,导致餐饮店无法正常排水,我申请‘发令’。”近日,公明社区04小分格格长肖朝东将该事件发令至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发送发令单至街道,街道协调区水务局、社区工作人员到场调处。这是光明区创新基层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
“现在我们有困难,直接联系小分格的网格员,他们就会快速帮助协调解决,感到很暖心。”光明区塘家社区02小分格的居民赵先生说。
据介绍,光明区下辖6个街道31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5平方公里、4.3万人。“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如何破题?
为此,光明区提出,把“大车”分解,细分治理单元。2022年以来,在全区1734个综合网格基础上设立264个小分格,对应成立264个党支部。每个小分格下设基础网格信息岗、综合巡查纠治岗、民生诉求服务岗,突出小分格的最小基层治理单元功能,将综治信访、城市管理、安全防范、民生服务等10多类治理职责和治理力量“并网入格”“一格统管”。同时,以小分格、综合网格、楼栋为单元,建立基层治理三级“塔式”平安微信群1.52万个69.47万人(占全区人口的52%),平均每户有一人在群内,借此实现全区人口全覆盖,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2023年以来,全区网格员共排查发现群众诉求事件9832宗,90%以上基层治理事件在“格”内就能解决。2023年6月,该模式获评全国“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同时,根据社区小分格边界,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将原有警格调整为264个(与小分格一致),并充分利用小分格办公室作为融合阵地,做到人员、阵地、机制“三融合”。截至目前,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警情1977宗,化解率99.4%,融合初见成效。
群众诉求“分级分类”
纠纷化解在小在早
“多亏了‘书记在线’,我们能顺利拿回被拖欠的工资……”协调成功后,被欠薪员工朱先生连赞马田街道为民解忧。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出现在马田街道信访诉求大厅,自“书记在线”开通以来,马田街道收到过许多市民对辖区的建议意见,来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诉求繁多。通过“书记在线”,在基层化解纠纷,为居民指导正确的纠纷解决路径。
“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要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光明区整合现有资源,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极搭建“1+6+31+N”四级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依法、就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了“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从反映渠道上,光明区开通“书记在线”将群众诉求服务工作纳入三级书记工程,落实“10分钟短信告知、30分钟预约见面”(一类诉求由所在街道书记负责约见;二类诉求由所在街道分管领导负责约见;三类诉求由所在社区书记负责约见)机制。通过接诉即办,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速度更快一点,群众获得感更多一些。2023年以来,全区各社区、小分格共发令526次,部门及时办结率100%。
光明区高度整合行政司法资源,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小。43名法官、检察官驻点联系社区,参与涉法涉诉问题调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五老”(老书记、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调解员)组成义务调解员队伍,实现多元化解,全面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光明“红小二”、玉塘“晓燕调解室”、楼村“五老工作室”等一批叫得响的民间调解品牌,深得群众赞誉。
网格员对基层情况最熟悉,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网格员对身边群众的纠纷及时进行调解,能够及早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光明区网格中心遴选综合素质强、基层经历丰富的网格员作为兼职人民调解员,经岗前培训合格后,由光明区司法局统一配发人民调解员证,第一批共有46名网格员持证上岗。
▲新湖街道新羌社区03小分格法律顾问正在调解纠纷。
在案件办理中,及时发现相关行业部门规章制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法律风险,并发出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今年1至11月,光明区人民法院针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发出司法建议共计6份,敦促相关单位提升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其中,深圳燃气公司对光明区人民法院发出的关于强化燃气安全管理措施的司法建议逐项落实和整改,将安全隐患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光明区检察院不仅为职能部门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也依法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2022年,光明区全市首创“检信”协作新模式。机制建立至今,光明区检察院对重点信访案件的监督核查和诉求答复工作,均获得信访群众及各执法机关的满意和认可。
四位一体巡逻防控
让“平安”看得见
今年8月,市公安局光明分局成功打掉一个利用象棋残局实施诈骗的养老诈骗犯罪团伙,成为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首个破获养老诈骗犯罪团伙的分局,最大限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又检验了队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精准打击的专业能力。
▲光明警察日夜巡逻在辖区的大街小巷。
针对打击侵害弱势群体权益违法犯罪,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在全市率先组建民生小案快破攻坚队,调查取证、审查起诉等统一归口办理,同时配齐配强专业经侦力量。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光明分局破案率提升至88.1%,经济案件侦办效能居全市前列,“鹰击9号”专项打击战果突出并获全市通报表扬,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
▲光明湖。
高清摄像探头,覆盖大街小巷和重要点位,一架高空鹰眼探头随时拉伸放大,360度旋转,整个光明区细节尽收眼底。“通过着力推进‘雪亮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和管理工作,将治理和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最末端。”市公安局光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分局承担全市智能视频巡逻试点任务,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依托“雪亮工程”智慧应用,全面织密“以步巡为主,车巡、摩巡、视频巡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巡逻防控网络,使得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服务力不断提升,让平安可知可感、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