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多元解纷力量
2023年9月下旬,中山火炬开发区某小区开发商、物业公司拟对该小区部分人防车位上调租金,并要求一次性收取20年租金。这一事件引发业主不满,“为什么要租那么长时间?”“这是不是在变相卖车位?”综合巡查网格员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将该事件通过综合网格系统上报,区综治网格指挥调度中心立即分派至区住建局和综治办等部门处理,相关部门迅速联系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协调会议。经过努力,多方商议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打造善治新高地,是火炬区确立的目标。2023年,火炬区依托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智能化指挥系统平台,整合部门数据,结合3D建模技术,打造成一张专有数据地图,一张平安建设的晴雨表。哪里出现燃气隐患?哪里消防通道不畅?这栋出租屋是否安全?这些信息全部收入“囊中”,既是调处部门的“探测器”,也成为社区网格员随时掌握第一手情况的“指南针”。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安全风险点的过程中,火炬区创新推出“公调对接”工作机制,聘请9名律师、6名调解员派驻3个基层派出所,将公安调解与法院司法确认相衔接,给调解协议上了一层法律保险。数据显示,2023年,火炬区共化解案事件743宗,化解率达99%;群众满意率达到99.06%,位于中山市前列。
因地制宜治理
就地就近化解纠纷
东区街道在中山市经济排名靠前,辖区劳动争议相对较多。针对这一现状,东区街道以劳动争议调处为突破口,试点设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探索“4+X”调解模式,即以综治、人社、工会、行业协会为主,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专家等为补充力量的专业调解平台。
“在劳动纠纷中,效率是当事人最关心的事”,东区街道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东区街道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通过多部门深度协同,对于涉及工资支付类的案件实行立案前置调解程序,实现“秒杀”式办案,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快速有效维护,持续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2023年3月,东区街道某超市因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最终停止营业,但却没有按照协议约定时间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了解情况后,东区街道协调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共同处置,将出售超市货架的120余万元专款用于解决45名员工经济补偿金问题,并且一路绿灯缩短办理流程。“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回补偿”,2023年5月30日,员工代表13人专门前来送上锦旗。
陈炎连正在为群众调解矛盾
花木行业常常出现土地租金、花木款结算、工伤赔偿等纠纷问题,双方最终可能对簿公堂。在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几条长凳、一张茶台成为陈炎连调解纠纷的“主场”。凭借在花木行业的威望,20多年来,陈炎连义务为群众调解花木行业纠纷,积累形成了一张独特的个人调解名片,并成立“陈炎连调解工作室”。
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解决纠纷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中山不少镇街立足实际,各出妙招,让基层矛盾调解渠道得到进一步畅通,就地就近解决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密切联动协调
完善跨市调解机制
中山市坦洲镇与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两地居民联系密切,许多在前山工作的人,都选择到坦洲置业定居。两地居民工作生活往来频繁,导致产生跨区域的矛盾纠纷。
居住在坦洲镇同胜大街的许先生,在珠海一家酒店工作,因酒店拖欠工资21166元申请离职,许先生多次与酒店协商工资事宜一直未果,并被酒店老板拉黑。无奈之际,许先生来到坦洲司法所申请调解。为保障许先生的合法权益,坦洲司法所多次与酒店负责人联系,经过多方协调,许先生最终收到被拖欠的全额工资。
中山珠海跨界人民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
建立跨市调解工作室,是坦洲镇的大胆尝试。为更好发挥坦洲镇作为中山市“南联”主阵地的作用,坦洲镇与前山街道加强配合,在坦洲镇设立中山珠海跨界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前山街道设立珠海中山跨界人民调解工作室。通过建立预警联防、调解对接、沟通联络、会商研判、资源共享等多项机制,共同推进毗邻接边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