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之一的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是产值近20亿元的凤凰单丛茶原产地。近年来,凤凰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利用凤凰“茶+调解”文化传统底蕴厚重这一独特优势,挖掘制茶中“采青、晒青、炒青、烘焙”工艺,将凤凰单丛茶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潮州市茶农协会调解室”,打造“制茶四式”调解品牌。自2023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44宗,其中土地、山林纠纷141宗,经济纠纷4宗,家庭纠纷5宗,邻里纠纷47宗。
镇综治中心利用“平安大网格+共治小网格”积极效应,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的科技支撑,发挥网格员、治安员等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及早发现纠纷苗头,做到早化解、早消除。如需把握好时机适时采摘嫩芽的“采青”一般,做到以“心灵手巧”的“前端感知力”,及时识别风险苗头介入调解,甄别矛盾纠纷的类型和变化规律。在甄别过程中,凤凰镇坚持问题导向,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摸清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了解当事人的深层次需求,通过座谈、走访等多种渠道找准引发矛盾纠纷的核心症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镇综治中心集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区检察院下派调解员、94个村组网格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6”大基层政法力量,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专业性和协同性,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诉调、访调、警调、检调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正如以多种酶促作用使得蛋白质水解,让成茶具有典型日晒香的“晒青”一样,一宗宗棘手的矛盾纠纷的化解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催化。在近期一宗涉茶工伤赔偿纠纷调解中,多元力量就如同“晒青”形成日晒香般,为纠纷化解注入“催化剂”,成功化解矛盾。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递上热茶,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司法所工作人员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耐心解疑释惑,引导双方互相理解;法庭法官在“讲法”、“讲理”、“讲情”间适中提出补偿建议;派出所民警以案释法,逐步打开双方的心结。最终,双方当事人消除怀疑和抵触情绪,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
就像“炒青”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断碰撞摩擦鲜叶,控制火温令水分大量蒸发以阻断茶叶发酵,最终通过轻重适宜的揉捻使茶叶变成条状,调解工作同样也需要把握分寸,循序渐进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打消当事人心中的防备和冲动,从而将道理说到其心坎上。调解员“以茶为媒”拉家常、话民生,用一杯茶拉近双方的距离,防止事态进一步发酵,同时坚持公平公正立场,在法理、事理、情理间捏准分寸,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坚持以“事心双解”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对症下药开展矛盾调处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当事人释放情绪、回归理性。如同“烘焙”要用炭焙和柴火烘焙等方式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才能使其浓醇一样,凤凰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室,将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吸纳到调解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化调解员队伍,为解开群众“心结”提供坚实保障。调解员在适当时机提出调解建议,促使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协议,做到“红脸进来,笑脸出去”,实现既调处化解矛盾又调理疏导心结,变“案结事了”为“事心双解”。同时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针对矛盾纠纷涉及的法律法规,发动各村两委干部,依托驻村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专职调解员、乡贤等力量,进行“趁热打铁式”回访,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服务,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