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作为光明区中心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政府主导,行业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群众自治”为目标,实现基层群众自治,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光系列”。光明街道汇聚社会资源,在去年基础上,今年构建“1+6+18+N”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书记有约议事厅成立
聚焦系统化治理
实施“三四五”施工图,全面化解矛盾纠纷
光明街道实现“三全”闭环,建立了全域排查吸附机制、全面多元化解机制以及全程督办问效,大大促进了治理成效;强化“四维”联动,汇聚街道力量,其中包括“警务网格+社区网格”“政府+行业”“调解+疏导”“宣传+培训”联动,不仅促使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44%,确保9个楼盘密集平稳交付,还营造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同时,街道还建立案件分拨、发令报到、督办、会议、奖惩五项机制。通过实行“三四五”施工图,光明街道矛盾纠纷高发的形势得以扭转,实现了警情环比、同比双降,访情连续三月持续下降超过40%,矛盾纠纷吸附力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聚焦高效能治理
打造“安全、服务、自治”微治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解决群众服务链条长、资源分散的问题,光明街道纵深推进“1+6+18+N”基层治理体系提质扩面增效,构建安全守护圈、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
据了解,街道推动消巡员、安巡员、网格员、警员、平安员“五员联动”,构建“街道+社区+微治圈”一网统管安全模式,设置民生服务志愿项目,发动社会资源提供民生服务,同时,还推动“党支部+股份公司+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多元共治等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指数。
聚焦精细化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微单元,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为做好精细化基层治理,解决“小马拉大车”“包打天下”“粗放式管理”等问题,光明街道在微治圈的体系下细分了N个基层治理微单元,其中,通过建立自治委员会、“微治圈—微单元”共商共治联动机制等举措,促使治理更加精细化。
今年街道将继续推进商品房小区实现自治管理,探索非红本小区参照商品房小区成立业委会。探索针对分期开发、独立组团共用安全设施的小区,商业住宅共用安全设施、收费标准不一的小区,商品房、公租房、回迁房三合一的小区实行不同的自治管理模式。
聚焦现代化治理
打造“科技赋能、智能运用”手段,解决治理低效问题
针对街道、社区点多面广、人少事多,整体人员素质偏低等情况,为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光明街道借助视觉识别技术和大模型技术,通过数字赋能全面推进智慧街道建设。主要包括构建光明街道基层治理2.0版本,实现临时任务的快速下发、重复采集数据的自动填充,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主动探索建设智能助理应用,提高民意速办的工作效率和满意率。
截至目前,智能助理已为光明街道234宗民意速办工单提供答复内容;探索建设风险地块违法倒土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违法事件全流程的高效化处理,帮助执法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减轻基层人力负担,节省行政成本。同时,街道还探索拓展“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个性化专题。
全面推进智慧街道建设
接下来,光明街道将继续夯实数字底座,打破数据壁垒,围绕各类治理应用,丰富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的数据资源,探索旅游、交通、应急调度等个性化专题建设,持续深入发掘智慧治理的潜在应用场景等,让“城市大脑”打破各系统间数据壁垒,为街道调度指挥、决策指挥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支撑,真正打通社会治理全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