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人民法庭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区东部,南临深圳湾,北靠塘朗山。京港澳高速、南坪快速路、北环大道在法庭不远处穿梭交汇,从这里出发,可以通过各条干道快速抵达全国各地。
庭外车水马龙交通和畅,庭内同样人来人往声影不绝。在不到30平方米的道交案件专审法庭里,由三名法官、五名法官助理组成的专审团队审理着南山区内所有道路交通民事纠纷案件。
2022年4月,南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启动道路交通纠纷案件专业化审理改革,沙河法庭接过重担,从此路从脚下行,一步一生根,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多元联动、共商共治的道交纠纷化解之路。
中心聚力:
集约高效处理道交纠纷
李建(文中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没想到,车辆的维修费用当天就赔付到位了。
“多亏了法官助理黄丹芝和调解员沈丽娜,我住得远,跑一趟就能把这个事情解决,太好了。”拿着法庭出具的司法确认书,李建满脸轻松地走出了沙河法庭道交调处中心的大门。
一个月前,他开车行驶在留仙大道上被后车追尾,车辆损毁严重,交警判定追尾车车主张正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但双方就赔偿事宜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图为李建被撞坏的小汽车
南山交警大队调解员沈丽娜通过全国法院道交纠纷诉前调解平台(即“道交一体化”平台)联系上了沙河法庭道交专审团队的黄丹芝,希望能从法律层面释法说理,一起劝劝双方达成和解。
“张大哥,这次事故你负全责,拖延是没法解决问题的,我们坐下来好好谈。”黄丹芝找出相关法条及之前已生效的类案判决,一条条指给张正看。
“李大哥,张大哥没有工作,最近才搬到东莞,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要照顾,担子很重,您看能不能适当减免部分费用?”沈丽娜拿出张正租房的照片,向李建解释着张正的生活现状。
眼见李建态度有所松动,沈丽娜推了推张正,让他先给李建鞠躬道歉。李建点了点头,扬扬手说可以酌情降低赔偿费用。黄丹芝抓住时机,建议将赔偿款定在张正目前能够一次性付清的最高额度1.2万元。一番讨论之后,李建同意了这个赔偿方案,张正则承诺当天付清全部赔偿款。两人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
一场可能发生的诉讼,一天时间内便在调处中心消弭于无形,让当事人实质性化解了纠纷,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调处中心发生。
为推动道交纠纷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审理,沙河法庭联合南山交警大队成立道交事故调解一体化处理中心(即“道交调处中心”),该中心分别在沙河法庭及南山交警大队事故中队设置了调解办公室、法官联络站与道交微法庭,专门处理道交案件在诉前阶段的调解、司法确认、鉴定等工作,并可及时转立案快速审理。当事人不用法院和交警部门“两头跑”,在调处中心即可完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审理等全部司法程序。
截至目前,沙河法庭依托道交调处中心成功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537件,应用“道交一体化”平台审结并司法确认案件142件,调解成功率达69%。
群策群力:
多元联动助力全链条调解
“案件转一圈到了我这里,都有一定难度。但我不怕,我对保险理赔的业务烂熟于心,还有这么多法官一起帮忙。”
2017年退休的孙江曾是某保险公司的高级业务经理,如今,她是南山法院众多特邀调解员中的一员。6年来,她协助专审团队调解了1000多宗案件,工作时既热心又细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孙姐。
2022年底,一场一死四伤的车祸发生在南山街道。李丰和沈明乘坐朋友的小汽车,与一辆大货车发生剧烈碰撞,小车上一人死亡,李、沈两人均有受伤,交警判定涉事两车承担同等责任。
在赔偿款问题上,李、沈二人与保险公司一直谈不拢,沙河法庭的调解员叫来孙姐一起为这个案子想想办法。
孙姐运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核算了当事人在医疗、误工、精神赔偿等方面的费用,拟定出一套理赔方案,联合法官线上线下和当事人多次商谈修改细节,并针对双方提出的赔付问题一一解答。在多方磋商之下,历时20余天,这场重大交通事故的调解协议终于在调处中心成功签订。
▲一起道交纠纷的调解现场
说起这些年调解过的道交纠纷,孙姐颇有心得:“我做保险年头长,干过疑难案件调查,经我手的案子我都会仔细研究一遍案情,只有理解透了当事人的需求,才能把纠纷解清楚。”
沙河法庭不仅有像孙姐这样来自保险行业的特邀调解员,还有德高望重的“人民调解员”、高大严肃的“交警调解员”,以及与道路交通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工作者,一道在沙河法庭忙前忙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目前,沙河法庭已与区司法局、区交警大队、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备忘录,组建了一支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保险行业调解及司法调解为一体的“3+1”调解协作网络。各部门接收案件调解成功后都可直接对接沙河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也可快速流转至沙河法庭进行诉前调解或立案审理。
沙河法庭还为各部门调解员设置了“道交一体化”平台及移动微法院的登陆账号,方便工作上快速联系随时对接。各调解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同时兼任事故调查员、诉讼辅导员、一体化联络员、法律咨询员等工作,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前先行财产保全、追加当事人、鉴定、先予执行等,为当事人提供明晰便捷的司法服务,也为案件后续的快速审理奠定基础。
源头发力:
延伸司法职能促进社会治理
这是沙河法庭第一次给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某区管理局发送司法建议书。
在这份建议书里,道交专审团队法官张斯宜详细总结了沙河法庭近年来涉网约车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针对网约车运营管理,提出了加强汽修企业监管等多点司法建议。该管理局从三方面九项措施出发给予回复,并迅速采取了整改行动。
“这次发出的司法建议书也是我多年处理道交纠纷经验的一点总结。深圳全市网约车已突破10万辆,这些年涉网约车的道交纠纷越来越常见,向行政单位提出司法建议,有助于从源头规范网约车市场管理,从而改善网约车纠纷多发的现状。”张斯宜总结道。
这次司法建议书的发出源于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
林文和李元都是网约车司机,因两车发生交通事故,林文诉至法院,要求李元赔偿其车辆因维修导致的21天停运损失。
“车子撞成什么样了要修半个多月?”拿到起诉材料,张斯宜就察觉到不对劲。
后经法院进一步调查取证并依法传唤林文、A汽车维修公司负责人到庭接受问询。原来,A公司与林文串谋伪造车辆维修时长证明,林文的车子实际维修时长只有5天。
“这种情况并不少。这样恶意串谋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如果其他网约车跟风效仿,可能出现故意‘碰瓷’索赔的现象,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非常大,一定要严厉打击。”张斯宜依法对林文罚款5000元,对A公司罚款50000元。二者均服从罚款决定并向法院出具了悔过书承诺改正。
司法建议书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此之外,2023年,沙河法庭还与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多次合作,推出“法官进社区”“微法庭进商圈”等多项活动,在多所学校设置“校园轮值导师”,派出法官宣讲道交案例、与交警部门联合普法宣传,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场场真实的庭审、一次次接地气的宣讲,让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并树牢道交安全理念,从源头上减少道交纠纷发生。
▲普法宣传
两年来,沙河法庭新收道交案件1180宗,结案1093宗,经调解解纷638宗,调撤率达58.37%,多元联动的解纷路径颇有成效。如今,道交调处中心的建设日趋成熟,“3+1”调解模式深入人心,联合共建的治理理念已成共识。
“接下来,沙河法庭将立足专业化、数字化、便民化,加强多方合作,推动完善道交纠纷源头预防和快速化解机制,为全区人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沙河法庭庭长雷英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