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民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值班法官和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让当事人达成和解。受访者供图
高州市人民法院金山人民法庭庭长朱祖永到荔枝专业村柏桥村普法。杨金凤 摄
踏入四月,草木蔓发,正值春耕备耕大好时节。
“法官,林某欠我的犁田劳务费一直不给,这一拖就是一年多。我现在都没钱买种子了,错过了播种季,该怎么好?”近日,一名来到高州市人民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的70岁车大叔愁容满面,与林某在服务中心争论不下。见此情形,值班法官和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将两方分开,逐个释法说理,最终达成和解。
这是茂名两级法院坚持守初心、惠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茂名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茂名市委“1359”工作思路和省法院“六个一”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把“公正与效率”和“如我在诉”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画好“同心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医治“病企”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现在公司恢复了正常营业,公司厂区的油库正在进一步整改中,整改完成后打算再招一批工人扩大生产规模。”近日,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茂名中院”)民四庭庭长陈春何及团队回访茂名市港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港安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雷云富谈起最近的计划。
港安公司是茂名当地重要的民营企业,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值约9亿元。后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金融机构贷款以及企业间同业拆借的融资借款。部分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查封冻结了该公司名下资产,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2020年7月,茂名中院裁定受理银行对港安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依法指定广东海日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进入破产程序后,管理人通过审查确认债权人、债权金额、资产评估,发现港安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
“如果要在短期内快速破产清算公司名下所有的资产,在审判实践中不仅操作难度大,还会降低7家债权人的整体受偿率。但部分债权人对重整持否定态度,希望尽快变现资产以清偿债务。”陈春何说,为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合议庭指导管理人采取多渠道引进投资者的同时,组织管理人同债权人、债务人等开展多轮沟通协调,多次现场办公及释法,消除债权人对破产重整的顾虑。
最终,管理人引入广州联星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人,并向茂名中院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将一次性投入7337多万元用于清偿各类破产债权。2023年7月10日起,茂名中院对港安公司进行重整。截至2023年12月19日,港安公司的债权已全部分配完毕。“不到半个月时间高效执行完毕重整计划草案,实现了重整案件执行率的最大突破。”管理人负责人卢艺律师说。
这是茂名首例从破产清算程序转破产重整程序,并获得全体债权人一致表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快速盘活的石油化工重整案件。“法院发挥破产审判‘医治病企’的职能作用,给予了港安公司再一次生命。”茂名中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重整使港安公司起死回生走出了困境,盘活资产7000多万元,同时有力解决了企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联合“会诊” 执行及时兑现胜诉权益
“幸好有政府和法院为我们奔波解决问题,这个春节过得很踏实。”近日,高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某物业管理公司的111名工人代表在签订以地抵偿欠薪执行和解协议并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后,向高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连声道谢。
据了解,高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某物业管理公司属于关联公司。2019年以来,两公司因经营问题先后被多家公司和金融机构提起诉讼,其名下的财产陆续被申请诉前或诉讼保全,导致资金链断裂,包括劳务费等日常费用均无法按期如数向员工支付。
在高州市人社部门的组织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向高州市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
但春节将至,工人们没有收到欠薪,只能向高州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多达14件,被拖欠工资款高达848万余元。然而,执行干警简振强穷尽线上线下执行措施,均未发现两家公司有可执行财产。
正当简振强找不到出路时,高州市法院执行事务中心通过联网核查,发现该房地产公司被其他公司申请查封了部分土地和其他物业。
“能不能在征得工人们同意后,与有关公司协调,从其查封的土地调整部分出来,抵偿给工人们呢?”了解以上财产线索后,简振强立马启动了府院联动模式,和高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高州市自然资源局、高州市人社局召开协调会,达成一致意见。
另一边,简振强马不停蹄地联络工人代表和有关公司进行充分沟通。经过“面对面”“背靠背”地反复释法、分析利弊,当事人的心结解开了,某房地产公司和工人代表都同意“以地抵薪”建议。
高州市法院第一时间与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加强联动,开通“绿色通道”,统筹办理有关土地的解封、抵押登记等手续,让111名工人拿到了红彤彤的抵押权证。
近年来,茂名法院持续加大涉民生、小标的案件执行力度,深入开展“冬日暖款”执行案款清发等系列活动,累计发放执行案款1.73亿元,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底色更暖、成色更足。
打“预防针” 诉源治理护航特色产业
每年荔枝花开、荔枝上市前,高州市人民法院金山人民法庭庭长朱祖永都会带着团队一起来荔枝专业村柏桥村普法。
郁郁葱葱的百年荔枝树下,坐着十几名讨论荔枝保果、销售的村民,他们是当地的种植大户。
一看到朱祖永,村民们围了上去。“前几天买了一袋化肥,想着为荔枝补充养分,增加挂果率。谁知道是掺杂了其他物质的假化肥,钱又花出去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何姨家里种有百棵白糖罂荔枝,今年开花情况还不错,但她的脸上挂满了愁容。
“当时有没有让商家开具单据,或者是有没有录音、微信截图之类的?”朱祖永宽慰她,买卖时保留证据是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有了证据,就有了胜算。”
每到荔枝花开和荔枝上市的时候,果农都应接不暇,有时候容易忘记一些交易细节。
“很多电商销售是散单,且大多是网上交易。最好是用微信文字或者是电话沟通,并保存好录音,尽量避免微信语音。”朱祖永现场支招,荔枝树下的果农连连点头。
“如果平时遇到邻里纠纷、荔枝买卖纠纷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到镇上的综治办、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处理,法官、司法人员和干部都在的。”朱祖永说,再过一两个月就是荔枝收购季了,要提前打好“预防针”,让村民心里有底,知道有了问题要找谁。
“抓前端、治未病,做好诉源治理”是法院能动履职的生动实践。为更好护航特色产业发展,高州市法院还积极为当地种植荔枝的村民以及购销商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法律服务,在文化旅游区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和乡村振兴法官联系点;与高州市旅游产业商会签订纠纷多元化解合作协议,服务保障近两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水果购销市场秩序良好。
成绩单
◎2023年,茂名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案件70099件
同比下降2.5%
实现连续两年下降
◎2023年,茂名市两级法院一审民事、行政案件收案同比下降3%
新收执行案件下降3.1%
新收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下降60.7%
新收信用卡纠纷案件下降41.6%
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53份
相关部门积极回应采纳率达96.2%
◎2023年,茂名市两级法院执结案件18308件
执行到位金额84.1亿元
发布限制高消费信息1.5万余条
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8484人
促使4330名被执行人
主动履行义务
◎茂名市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1.8万余人次
化解诉前纠纷4.4万余件
开展就地开庭、巡回审判、庭审观摩等6541场次
投放典型案例1268个
解决争议标的金额6.4亿余元
奋进者说
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德家:
推动全市办案质效持续向好
近日,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德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要把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要把“如我在诉”落到实处,始终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审判质效、改革成效的标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记者:结合茂名实际,您认为司法审判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茂名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司法保障?
龚德家: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茂名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开展访企暖企、法治体检工作112场次,为企业提供“一事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法律服务;审结涉东华能源项目搬迁安置相关行政案件31件,助力重大项目顺利建设投产;进一步优化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常态化府院联动等制度机制,盘活问题楼盘7个,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立足服务“百千万工程”大局,妥善解决99棵百年荔枝老树承包纠纷、400余亩耕地承包纠纷等,服务保障“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升级。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茂名法院通过开展审判质效指标“竞标争先”活动,挂图作战推动全市结案效率持续向好,结收比达106.2%,为近十年来最高;持续强化落实发改分析制度,严格落实发改案件的绩效、办案责任,促进质量效能提高。2023年,茂名全市法院结案63524件,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
记者: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千家万户。共同富裕背景下基层社会法治体系的支点有诸如“共享法庭”等实践,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茂名法院有哪些探索?
龚德家:近年来,茂名法院结合自身优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促进全市法院工作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创新拓宽诉源治理路径。建立调解前置机制,将适宜调解的纠纷、争议引入调解前置程序;推进执源治理,建立判后督促履行机制、执行立案前和解机制;通过协助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供案例资源等方式,拓展“行业纠纷行业解”空间。推动党委、政府把“万人成讼率”考核覆盖到镇街、村居(社区)一级,激活基层矛盾源头治理的“前沿阵地”。
发力深化司法惠民服务。2019年以来,在党委领导下,茂名市建成158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在辖区人民法庭铺开“庭所共建”机制,积极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2023年8月,该中心经验做法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推广。
靠前发挥法庭前沿作用。电白法院博贺法庭联合渔委会设立“一站式涉渔解纷中心”,打造“渔家法庭”。高州法院在辖区人民法庭全面铺开“庭所共建”机制,金山法庭获评“全省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人民法庭”。信宜法院镇隆法庭“网格式”下沉司法资源,按数按需防范矛盾风险,经验做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线案例
采伐林木要有许可证
近日,信宜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擅自滥伐林木罪的刑事案件,村民、政府部门人员等参加现场庭审。
“很多村民不知道即使是自己家的山林或者是从别人那里购买的山林,要砍伐也要办理采伐许可证,并且要按照许可证的规定来采伐。”承办法官陈达维说,这次庭审邀请了村民参加,不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还能进行普法。
信宜市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杨某、陈某违反国家森林法的规定,在未经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滥伐林木,数量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滥伐林木罪。
原来,2021年至2022年,被告人杨某、陈某从他人处购买位于信宜市洪冠镇锦衣村、云丽村的林木。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杨某、陈某擅自雇请工人砍伐林木,并进行出售。
“2021年11月,我们对被告人杨某进行了询问,并委托有关部门对被砍伐林木的树种、面积、林木蓄积等项进行鉴定。”信宜市林业局资源股负责人说,在行政机关调查期间杨某未及时警醒,仍继续砍伐林木。
由于被采伐面积近17亩,涉及范围较广,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持续找两名当事人警示其后果。“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以为简单询问不会构成犯罪。”被告人很懊悔。2022年9月22日,被告人杨某、陈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归案后如实供述其滥伐林木的犯罪事实。
案发后,杨某、陈某主动到信宜市洪冠镇锦衣村山场、云丽村山场开展复种复绿工作。信宜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对被告人杨某、陈某犯滥伐林木罪提起公诉。
“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悔罪表现及对社会危害程度,以杨某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以陈某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随着法槌声响起,该案有了审判结果。
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茂名中院,茂名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以后采伐林木之前,知道要申请采伐许可证,不能随意采伐了。”在现场参加庭审的一名村民说,回去后会跟亲朋好友也普及这一知识。
春日,信宜市洪冠镇锦衣村、云丽村的山头郁郁葱葱,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曳,几年光景复种复绿有了效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基层抓起,向群众普及一些法律盲区,不至于让他们犯法却不知法。”信宜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最近他们准备就一起环境资源保护案例进行巡回审判,让更多村民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