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23年,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黄岐派出所、西樵派出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一个县级区,有两个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省、全市独此一家,这是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基层警务结出的硕果。
从公安“单打独斗”到“警企联勤”,再到“近邻警务”。如今,“枫桥经验”在南海焕发出时代的新风采。
桥基:“1+N”立体守护
进入夏季,西樵派出所辖区的景区热闹了起来。“我们是警力跟着游客走,哪些位置游客集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纠纷、求助或询问比较多,我们的警力就部署到哪里。”西樵派出所所长杜航伟介绍。
作为最新一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针对客流高峰,该所开启“旅游警务模式”,提前做好预案,科学设置执勤点位,依托POC对讲机充分调度群防群治力量。
“不好了!有游客跌入山坑!”5月2日,一游客跌入西樵山一处尚未开发的浅沟里,民警随即呼叫景区工作人员、救援队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前往救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营救,伤者得以及时送医救治。
走过西樵来到黄岐繁华闹市的街头巷尾,守护的脚步不止。
嘉洲广场作为黄岐核心商业区,客流络绎不绝。一天晚上,商场内两人因小事发生肢体冲突,巡逻民警立即发出应急指令,联动外围警力和最小应急单元安保力量迅速响应,合力控制涉事人员,事件在五分钟内即得到妥善处理,商家和消费者安全感倍增。
桥梁:“平安合伙人”共解民忧
百年老榕树下,黄岐派出所社区民警叶建华约上“和事佬”,和街坊们聊家长里短、化纠纷摩擦。你一言我一语中,街坊们心里的疙瘩也一一解开。
“和事佬”是黄岐派出所打造的极具本土特色的“调解品牌”。社区警务室联合居民、专业人士等“平安合伙人”,确保小事在场所内、大事在社区内解决。目前,这支队伍已有560人,直接参与调处纠纷300宗,成功率达100%。
在西樵上金瓯古村里,年轻警官张小芳搬个小板凳,往村民们中间一坐,就能聊上个大半天。从初识到建立深厚信任,她成为村民遇到问题时想起的“第一人”,小板凳架起了她与村民的“连心桥”。
西樵山下,听音湖畔,像张小芳一样的“邻家警官”每日奔波忙碌在巷陌间、群众里,他们俯下身“打捞”民意,将矛盾就地化解于萌芽,让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能落地有声。
拓桥:“枫桥经验”遍地开花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南海分局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实践中,不断辐射千家万户。
2023年,南海分局警务改革再升级,在全市先行先试推动“近邻特色警务体系”全面落地,292个“社区110”开到群众家门口,1548名“邻家警力”每天“泡”在群众身边,第一时间解决社区突出问题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同时,打造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平台,融合一体化指挥、一键式报警等功能;深化社会治安防控“四个一”体系建设,一个个“平安前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真正盘活全区超4.2万群防群治力量,全区接处刑事、治安警情大幅下降。
为了更好地听民声、应民盼、解民忧,在南海分局指导下,各派出所培育出“平洲线上调解室”“摩的司机义务巡逻队”“警家校护畅队”等基层治理品牌,有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平安网络”越织越密,“枫桥经验”正遍地开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