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1时,潮州饶平的冬日和煦如春,柘林镇柘北村村民广场上果树绿影婆娑。沿苗圃取步道而过,各种崭新的休闲设施陈列在侧;登上高处远眺镇风塔,山间的风力发电机组星点坐落,随清风缓缓转动。这个山青、树绿、景美的场所,不是新建的花园,而是焕然一新的柘北村公共服务综合体。
在这里,老年人结伴走进长者饭堂,村民三三两两在旁闲聊,男女老少怡然自得,托育中心里隐约传来“牙牙学语”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独有的松弛感。
这份松弛感,来自于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围墙的拆除,也来自于公共服务功能集成改革的探索。近年来,饶平县以柘北村为试点,加速推动乡村公共服务集成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以一“拆”一“聚”盘活资源、连通民心,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可感可及,让乡村更加和美。
柘北村民广场
拆墙连心
党群服务中心不再“冷冰冰”
走进柘北村民广场可以看到,大楼内文化中心、村民中心的招牌赫然在目。建筑主体党群服务中心大楼修葺一新,呈倒“L”字形布局,两侧延伸的建筑仿佛张开双手,将村民广场包裹在内,敞开怀抱欢迎着来客。
据村民所述,过去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传统的围墙遮挡,虽然大门常开,但仍有“距离感”。如今,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柘北村的“C位”,男女老少没事都爱往这跑,以前“冷冰冰”的办公场所也热闹起来了。
柘林镇党委委员林康洁介绍,现有的公共服务综合体原先是村址,周边场地宽敞,但并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借公共服务集成改革契机,村里将党群服务中心围墙全部拆除,因地制宜种植黄皮、荔枝、芒果、橄榄等果树,完善对弈桌椅、长条座凳、康体器材等配套设施,让村民广场美起来、旺起来。
柘北村开展“拆墙连心”行动以来,累计拆除1500平方米的墙体,村民纷纷表示,没有了围墙的党群服务中心更加“接地气”。“把大门、围墙拆掉,才是村民中心该有的样子,”目睹了这一转变的柘北村村干部汤道泽感叹,围墙的拆除换来了公共服务的提质和党群关系的提升。
“以前村民只有办事才会到村委来,现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街坊邻居。”他解释道,如今村里发生大小事都能第一时间掌握,跟村民的距离也更近了。
积极利用闲置资源强村惠民,不仅体现于此。柘北村还在党群服务中心屋顶等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采取“村委自用+并网销售”模式,在全面满足村级组织日常用电需求的同时,将多余电量并入国家电力系统进行销售,增加集体经济“阳光”收入。
据介绍,项目最大发电量预计每年可达12万度,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汤道泽表示,未来将做大光伏项目,“光伏发电维护成本低,带来的收入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聚合服务
打造“5分钟全龄型幸福生活圈”
中午时分,柘北村长者饭堂里升腾起饭菜香,走进一看里面却没有炉灶。据柘林镇公共服务办主任黄泽榕介绍,柘林镇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专业餐饮公司,定制老年人健康菜谱,免费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供餐。“这样既解决了饮食安全的问题,也适当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柘北村长者饭堂
“菜式很好,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李妙芳老人经常到柘北村长者饭堂吃午饭,闲暇时经常来这里走动,“服务很多,上次还过来理发了,很方便。”
老人口中多样化的服务,正是柘林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功能集成改革的举措。依托柘林镇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宽敞场地优势,该镇充分结合各类民生服务需求,合理布局长者饭堂、老年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饶平图书馆柘林分馆、文化展厅等功能场室,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5分钟幸福生活圈”。
柘北村的松弛感不是一天炼成的。黄泽榕告诉记者,一开始很多老年人不好意思过来吃饭,为了让老年人不见外,养成来中心串门的习惯,柘北村可谓煞费苦心。
免费拍摄生活照,正是镇里为老年人特设的一项活动。社工李丽玉在走访独居老人时,发现一些农村老人一生都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在洞察到农村老人有拍照的需求后,她主动提议开展爱心拍照活动,希望通过影像给老人及其子女留下一些念想。今年10月,在新建的柘北村民广场设点,给村里的老年人免费拍摄生活照。“老人收到照片后非常开心,会把照片摆在家里,拿出来一遍遍地看。”
“通过这些活动,让老年人多走出家门,到村民中心散散心,也算是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陪伴。”黄泽榕说。柘林镇还开展义医义诊、爱心义剪、乐器演奏、潮剧演唱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推动乡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的同时,逐渐让老年朋友把党群服务中心当成自己的家。
整齐有序的阅览室。
“一到周末,阅览室里可就热闹了。”黄泽榕说,对于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文体需求,柘林镇依托柘北村文化中心设置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书画室、跆拳道等多功能场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项目,同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所有年龄层的村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柘北村开展义医义诊等活动
共建共享
“厝边头尾”茶寮谈心化纠纷
在推倒围墙、盘活资源、集成服务的多举措之下,柘北村公共服务“更上一层楼”。但乡村治理的内涵不仅限于提供服务,还更应该发挥群众力量,推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走出新路径。
柘北村“两委”干部汤锐彬是附近出了名的“和事佬”,村里大大小小的纠纷,他都会亲自上阵调解。“都是乡里乡亲,没有什么纠纷是不能谈的。”
提到最近一次调解经历,汤锐彬印象深刻:“原本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开就都过去了。”因在菜市场做生意发生口角,两名村民大打出手,在收到调解任务后,汤锐彬首先组织当事人到医院看望伤者争取原谅。
伤者出院后,村里主动邀请当事双方到党群服务中心喝茶,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进行调解。伤者一开始情绪激动,后来在汤锐彬的安抚和调解下,最终达成调解方案。
在“厝边头尾”茶寮谈心室的一次次调解中,柘北村通过乡亲、群众的群防群治,坚持矛盾不上交,将纠纷化解在基层,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据介绍,在多方努力下,今年村里各项纠纷得到有效疏解。“去年调解了10多次纠纷,到今年只处理了1次调解。”汤锐彬说。
同时,柘北村创新打造党建积分超市,发布森林防火、绿植养护、门前三包等9项长期积分任务,配置粮油米面、洗衣液等157种群众日常所需用品,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