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上,不少市民游客驱车前来,在草地上露营休闲;北江边,星链之音里,游客骑着马缓缓走着……走进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黄布村,整洁的村间小道两侧,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房屋舍、一垄垄翠绿的菜畦、一片片良田,蜿蜒曲折的彩虹路,串联起古色古香的广府民居、粗犷雄浑的丹霞“神石”、水清岸绿的黄布水库,绘就一幅生态田园写意画。
黄布村是清城区石角镇“多彩北江 凤舞清平”乡村振兴示范带起点,依托示范带建设,先后完成示范带及沿线村庄的风貌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串联北江大堤自然风光、彩虹路、广府民居、醒狮文化、百年造船历史等,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带。去年,黄布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约1000万元。
产业兴旺了,黄布村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黄布村以党建为引领,形成4项制度、组建3支队伍、搭建2个平台,创新提出“432”共治模式,逐步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从“围着看”到“一起干”,从“共居人”到“共同体”的转变,在2023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依托石角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黄布村对沿线村庄进行整体风貌提升。
产业兴旺
村组总收入超400万元
黄布村以抓产业促振兴为抓手,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激发乡村活力。
依托石角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黄布村对沿线村庄进行整体风貌提升,串联激活耕地、鱼塘、林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提供创业就业岗位近百个。
同时,黄布村扎实推进“三块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及耕地提质改造工作,“股票田”“股票村”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活力。通过盘活村中土地、农房、村委会旧址等闲置资源,引进企业建设星月谷田园综合体、星链之音露营基地、稻虾丝苗米种养、“星畔谷”小型田园综合体等,发展融合露营休憩、瓜果采摘、游学互动的特色农业产业,让乡村“沉睡资源”变现,让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结合企业发展需求,黄布村积极争取就业岗位,发动本村村民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已聘用近百名村民,他们从事岗位涉及保安、保洁、管理、种植等,不仅收入每月增加至3000到6000元不等,工作也较之前稳定、通勤时间缩短、生活成本降低,让村民安心、省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黄布村主要农业产业有丝苗米、野丰粘米、四大家鱼、乌鬃鹅、清远鸡、黄骨鱼、蛋鸭、黑山羊等。通过成立村级行政公司,黄布村精准高效开展乡村运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增收。2023年,村集体收入约36.9万元,村组两级总收入约403.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黄布村按照易操作、可量化、可评估、可执行原则,确定积分内容,构建积分制工作体系。将乡村治理事务细化为“6+N”加减分项目清单录入积分平台,“6”即文明乡风、人居环境、乡村建设、模范作用、遵纪守法、村民自治6类基础评分项,“N”指根据不同村情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因地制宜设置特色加分项目。特色积分项目上不封顶,鼓励村民多参与、多得分。通过常态化机制引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积分平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互比互看、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石角镇、黄布村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积分平台”推广应用,实现村民积分管理高效便捷。积极与辖区商户对接,在保障村民兑换商品多样性、便利性、时效性的同时,带动村中商户经济效益。
红星村议事室
乡村美化
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黄布村通过“组织牵动、党员带动、乡贤出动、群众互动”四步走战略,“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绿美乡村”见行见效。开展绿化彩化美化提升行动,因地制宜种植多种花树灌木2863株,打造“一路鲜花盛开、一望青山满目”的绿美实景。建设绿美生态主题林、小公园、小果园等共12个,逐渐实现“环境美”。
目前,黄布村打造1个绿美示范村、1个“四小园”示范村,以“一村绿”带动“村村绿”,形成示范效应,稳步推进黄布村“全面绿”。同时,立足自身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沉香特色林下经济,力促林业增效、村集体增收。
村庄绿了、美了,还要持续下去。黄布村组织村民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乡村绿化行动和“厕所革命”、基础设施管护等活动,建立门前“三包”、保洁员评比等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积分等激励措施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使农村垃圾不再乱丢、污水不再乱排、畜禽不再乱跑,村子从昔日“脏乱差”变成“洁净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
自然环境美的基础上,黄布村还积极引导群众塑造文明村风。黄布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教育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助振兴,推动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引导村民共同维护好“小家”与“大家”,做到村事村民办、办事有监督,在家既做“当家人”,在村又做“管家人”,有效形成村民共同维护好“小家”与“大家”的浓厚氛围。
此外,黄布村还健全“党建抓基建”“党建抓服务”工作机制,发挥村党组织带动作用,坚持抓党建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
通过集聚驻村力量,对辖区要道进行升级改造、“三线”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健全区、街、村三级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开展农村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创建,统筹优化配置卫生健康、养老、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积极联系社工开展社会服务,为低保户、独居老人、困难群体等提供细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确保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心坎上”。
建章立制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产业兴旺了、乡村漂亮了,更需全体村民共同维护,黄布村创新建立“432”共治模式,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以破难点转为创亮点、以汇民意激发新活力,积极打造景美人和、宜居宜业新农村。
黄布村建立完善“两化两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闭环式”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多元化”共治会商协调机制、“梯队式”社会面防控等级响应机制4项制度,不断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依托现有的网格化体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引导群众积极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依托镇综治中心、粤平安等建立“即时监督—快速反映—随时处置”闭环式处置机制。“两化两员”实时上传发现问题,干部现场处置;无法处置的,逐级向上预警,由平台管理人员指令责任单位到场处置,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一键掌控”。同时,黄布村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联席议事和协商机制,对项目开发、征地拆迁、收益分配等进行调解协商。发挥议事大厅、“一村一法律顾问”、村规民约等作用,村“两委”干部、村法律顾问、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推动实现基层治理自治、法治有机结合。
为凝聚多方力量加快善治乡村建设,黄布村以党员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群突击队、“巾帼”志愿务队3支共治队伍,真正实现共建共治。
党员先锋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经营致富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形成乡村治理战斗堡垒和中坚力量。党群突击队注重发挥防汛减灾、矛盾纠纷调解、治安联防“防火墙”作用,推动平安乡村建设。“巾帼”志愿服务队注重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促进和谐文明家庭建设。通过3支队伍定期开展社会治理相关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
针对农村特点,黄布村采取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治理要素无缝对接。
搭建“乡村振兴积分”乡村治理线上平台,将党务村务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村民配合完成工作可获得相应积分,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同时,为丰富兑换商品和方便村民兑换,黄布村积极与辖区商户联动,目前进驻商户2户,并在村委会、岗仔村、红星村设立3处兑换点。“积分兑换活动大大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黄布村党总支部书记林振业表示。
同时,黄布村搭建“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用数字化管理乡村,安装AI智能监控,对车辆、垃圾分类、山林防火、人员关怀、防溺水告警等进行监测、预警,给乡村治理工作、社会安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