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东莞第二法院!给了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机会!”近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大朗人民法庭郑胜法官执行团队在回访一宗跨省执行涉企业纠纷案件时,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法院表示诚挚的感谢。
查封“箭在弦上”
执行干警急赴海口
东莞市大朗镇的叶女士此前与海南省海口市某制药厂因投资问题发生纠纷。该纠纷先后经东莞第二法院、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2022年初,该案审结,两审法院生效判决均判令某制药厂应返还投资款50万元、赔偿违约金15万元等损失合计65万元及其利息给叶女士。
但判决生效后,某制药厂并没有主动履行。2022年4月,叶女士向东莞第二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到了该院大朗法庭郑胜法官执行团队手里。执行干警扣划了该厂名下少量存款,但暂未发现其名下其他财产,案件不得不暂时搁置。
2024年8月中旬,叶女士向法院提供线索,称该制药厂的厂房有一批刚生产出来的处方药成品,希望将该药品以物抵债,但担心对方很快出货,请求法院立即派人前往查封。“听说厂里很快就会出货,如果去晚了可能就见不到了!”叶女士非常着急。
现场查封,事不宜迟!法院经研究,决定启动跨省执行程序。
但新问题来了。就在出发前夕,法官郑胜临时有其他事务。怎么办?迟则多变!郑胜决定,让团队伙伴按原计划出发。他迅即指导团队两名执行干警陈林远、曾维雄细心准备好相关执行文书材料,并叮嘱好相关注意事项。
平息现场“烽火”
组织当事人谈判
2024年8月28日,清晨6时30分,天空有点阴沉沉的。陈林远和曾维雄带上查封封条等执行材料,赶往深圳机场,搭乘8时50分的班机前往海口。郑胜则留守法庭紧盯后续情况。
当时,他们都没想到,除了即将面临的查封战役外,还有一场来自大自然的“礼物”在等着他们。
10时多,他们走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时,天色阴转多云。两人立即打车前往该制药厂。
该制药厂就在城郊附近某保税区。约一小时后,他们到达工厂门口时,发现厂区并未开灯,无人生产,只剩下个别行政人员,十分萧条。随后,叶女士的代理人也赶到了现场。
两名执行干警找来该厂负责人。原来,厂里确实刚生产了一批处方成品药。但该厂已濒临倒闭,这批药品也是近期刚找人融资生产的。该批药虽已取得国家的生产许可批文,但尚未取得销售许可,暂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即使被法院查封,也无法通过公开司法拍卖的方式变现。
“这批药品,是全厂新生的希望,如被查封,将影响药品的有效期限,无法如约出货,厂里也将承担巨额的违约责任!企业的生存也成问题!”该厂负责人对此反复强调说,表情既无奈又悲壮。
“这笔钱已经拖得太久了!”叶女士一方不肯退步,坚持要求依法查封。该厂负责人通知了其他股东前来。如何处理这笔债务?股东们与叶女士一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执行团队决定,先对药品进行清点。仓库通道狭窄,药品堆放杂乱,清点难度不小。为避免出错,陈林远、曾维雄分两组交叉清点核验。
盘点工作耗费了1小时。清点药品约500箱,每箱240小盒。登记工作终于完成时,时针已指向下午1时。
就在执行干警准备制作查封清单并张贴封条时,该厂负责人急了,恳请法院暂缓查封,称已联系了新投资人赶来现场协商。
下午2时,该厂另一名投资人到达现场。“本来工厂面临倒闭危机,如果法院现在查封,就做不下去了!”投资人十分激动。双方互不退让,差点要吵起来。执行干警一度将双方拉开。
执行团队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新一轮协商。期间,执行干警利用间隙叫来外卖,就地匆匆用完这迟来的午餐。
“放水养鱼”促成和解
企业重生付清款项
如何既能真正维护叶女士的合法权益,又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陈林远二人及时将最新情况报给郑胜。
“放水养鱼!同时要求该药厂抓紧通过药品验收!”执行团队达成一致共识。
接下来,是持续3个多小时的协商谈判。在执行干警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围绕付款方式、查封与否的风险进行了多次磋商。新方案不断被否决,又重新调整。
下午5时多,经执行团队的多次努力协调,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叶女士一方同意撤回查封申请,该厂分三期付款,其中当天支付首期款5万元,最后尾款于春节前夕付清。
准备张贴的法院封条,都收起来了。一份带有双方签字的执行和解协议,放进了执行干警的公文包。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就在当晚深夜,叶女士收到了某制药厂股东们设法凑出的首期款。
执行干警原定乘坐次日下午的飞机返回广东。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飞机起飞前,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海口,整座城市风雨交加。飞机延误晚点至深夜10点。当他们经深圳机场回到东莞时,已是凌晨零点多。
“幸好!赶在暴风雨来临前,成功处理了这宗纠纷!”两名执行干警虽然疲惫,但十分开心。
执行团队持续跟踪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日前,执行团队从电话回访中得悉,后续执行款已全部如期支付。
“我们的药品手续已办妥了!”该制药厂有关负责人还告知执行干警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上述药品已顺利通过药监部门验收,并拿到了销售许可证,如约出货。该厂车间的机器也都隆隆地开动起来,恢复了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