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素有“中国瓷都”美誉,千年窑火不熄的陶瓷文化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成为社会治理的创新资源。近年来,潮州市潮安区司法局立足本土特色,深挖陶瓷文化内涵,将非遗传承、法治教育与社区矫正深度融合,打造“陶瓷文化+社区矫正”创新模式,通过“学、观、践、悟”多维度帮扶,助力社矫对象实现从“心有所畏”到“行有所为”的蜕变。
瓷艺传情砺归心:感恩教育与红色精神双线融合
潮安区司法局以母亲节为契机,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釉色传孝意 红迹砺归心”感恩专题教育活动。活动以“感恩精神+瓷艺创作”为主线,通过瞻仰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参观革命历史展览馆,引导社矫对象感悟家国情怀与信仰力量。走进唐炫潮汕研学基地(潮安区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参与传统瓷艺创意实践,专业老师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指导学员在瓷杯上绘制“感恩母爱”与“红色记忆”主题纹样,以釉色传递孝意,将愧疚化为行动。整个活动中,革命先烈家书故事与孝道理念交织,激发参与者对亲情与责任的反思。社矫对象李某含泪表示:“第一次为母亲做礼物,希望能修补家庭的裂痕”。活动不仅提供技能培训,更成为社矫对象重塑价值观、重拾社会信心的桥梁。
非遗技艺铸法魂:手拉壶中的“方圆之道”
潮安区司法局、枫溪司法所联合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组织社矫对象开展“法治+非遗”沉浸式教育活动。律师以“生活中的民法典”为主题,通过案例剖析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等法律问题,强化社矫对象的规则意识。随后,社矫对象走进手拉壶非遗工坊,从揉泥、拉坯到修形,亲身体验数十道工序的严谨与平衡。匠人以壶喻法:“壶身立中轴如法律之公平,壶嘴与壶把相依似权利与义务相衡。”一名社矫对象感慨:“泥土成器靠规矩,人生归正需守法。”活动以“守艺”促“守法”,让法治精神在非遗技艺中生根发芽。
知产保护促新生:法治教育筑牢创业底线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社矫对象增多的趋势,潮安区司法局联合潮州(餐具炊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推出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维权流程、剖析真实案例,社矫对象深刻认识到“盗版仿制”的法律后果。强调:“守法经营是陶瓷行业创新的根基。”活动后,多名有创业意向的社矫对象主动咨询商标注册,承诺“以原创立身,靠合规兴业”。潮安区司法局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必修内容,为社矫对象创业提供法律指导,让“中国瓷都”的匠心与法治共筑新生之路。
瓷都底蕴:就业基地助力社会融入
潮安区司法局与本土陶瓷企业深度合作,先后在唐炫潮汕研学基地、古巷奎臬陶瓷厂等挂牌成立社区矫正就业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成为陶瓷文化传承的实践平台,更通过提供陶瓷制作、电商推广等实践实习机会,帮助社矫对象掌握一技之长,助力社矫对象在“泥土重塑”中找回人生方向。
从“手拉壶中的法治课”到“瓷艺里的感恩心”,潮安区司法局以陶瓷文化为纽带,将地方特色转化为教育矫治资源,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法治铸魂、就业固本”的社区矫正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