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队伍教育整顿推动司法为民取得实效,肇庆高要区人民法院主动开展“一法庭一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四个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将法律服务延伸到乡镇。日前,新桥法庭率先推进“法融村居”“法启校园”的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做好诉源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法融村居:打造零距离诉讼服务品牌
“法官,邻居建房子把我家墙都弄坏了,我要告他们!”3月24日,陈某带着数张照片以及宗地地图,走进了新桥法庭,向工作人员咨询立案事宜。
工作人员细心审查资料后,没有立即为陈某办理立案手续,而是提醒他,材料中缺少能够证明邻居建房导致墙体裂痕、房屋受损的相关证据,并向他详细解读了有关法律规定,解释了“谁主张谁举证”的道理。假如陈某在举证不力的情况下执意起诉,那他可能不仅得不到赔偿,还会损害邻里之间的感情。
“基层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我们当然支持,但我们更要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引导他们正确维权。”新桥法庭庭长游兴华说,为了保障陈某的合法权益,他们跟随陈某回到家中实地勘察,还给陈某提出了更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其他调解方案,并耐心地释法答疑。
听完工作人员的解释,陈某理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坦言道:“感谢你们如此为我考虑,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我决定不起诉了,先好好跟邻居协商。”
将矛盾化解在前端,让纠纷止于未诉,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当事人冯某体会真切。
近日,新桥法庭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件承办法官发现,案涉事故中的伤者冯某并没有参与本次诉讼,也未曾获得任何赔偿。为保障冯某的合法权益,法官积极组织此案原被告各方当事人与伤者冯某共同协商,彼此达成统一意见,冯某如期获得了赔偿,减免了诉累。
自创建“法融村居”品牌以来,像这样贴心的司法为民服务开始源源不断地走进群众,新桥法庭的工作人员也在努力成为大家身边的“贴心人”。
3月-4月,新桥法庭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多场普法宣传活动,内容涵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民间借贷、道路交通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法庭建立网上立案中心,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为人民群众立案提供便利;5月,围绕高要区“产业招商落地年”工作目标,法庭干警还走进企业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为工人们送上清凉解暑的慰问品,送上贴心关怀。
“‘法融村居’活动主要是希望通过品牌式诉讼服务延伸和法治宣传活动,与乡镇有关部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末病,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法庭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减少诉讼增量。”游兴华说。
法启校园:保障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大家都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吧,你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在新桥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一堂为校园师生“专门定制”的普法教育课开课了。
3月29日,也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新桥法庭正式启动了“法启校园”工作,法庭干警在校园里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向全校师生普及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导学生拒绝不良行为,学会自我保护。
此后,“法启校园”品牌活动陆续走进高要区各中小学,不断将法治课堂送达校园,让法治精神浸润少年儿童的内心。
4月16日,新桥法庭干警在新桥镇华侨中学举办“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为师生们生动讲解预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
“这堂生动的校园安全法律课,让我们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更好地树立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听完这堂法治课,华侨中学的师生有感而发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法启校园’品牌活动走进校园,就是要用法治思想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游兴华表示,为丰富普法的内容和形式,新桥法庭还将组织开展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以更生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自推出“法启校园”活动以来,新桥法庭干警对中小学生进行党史及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将青少年教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同时还将法治教育进一步辐射到教师和家长,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法治社会。
下一步,新桥法庭将继续当好群众身边的法院“贴心人”,以“法融村居”“法启校园”品牌活动为主要抓手,在加强涉农、涉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指导人民调解的作用,找准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把握双方感情的契合点、寻求矛盾化解的突破点,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和源头治理,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双赢。
(肇庆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