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机关职能作用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出十大措施,为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政法支撑。
(一)
开展涉企矛盾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统筹推进涉劳动关系领域专项治理,及时排查涉稳隐患,精准研判风险,妥善处置劳动关系纠纷引发的涉稳问题,着力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风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
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建设。
建立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分片联系企业、市场工作制度,与企业建立恳谈机制和困难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扎实开展企业、市场周边大整治,加强企业、市场内部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建设,通过大巡访、大宣传、大整治、大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
深化信息网络等五大行业领域整治。
以扫黑除恶常态化为牵引,深入开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加强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金融放贷五大行业领域整治,带动各行业领域整治扎实开展。
(四)
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
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成效,聚焦顽瘴痼疾,深入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发挥平安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优化平安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创新督导、检查、考核等手段方式,压实政法各单位问题整治责任。同时推动全市政法机关推出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并加强群众满意度调查,不断优化措施,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五)
开展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清理行动。
指导、支持、督促检察机关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推动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责,协调组织政法各单位联动开展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清理行动。通过彻底清理“挂案”,把套在民营企业脖子上的绳索解除,诉累卸下;对于“挂案”清理过程中反映出的相关单位制度机制不健全问题,持续督促整改,推动政法各单位形成联动机制,巩固工作成效,让企业轻装上阵、自由竞争、健康发展。
(六)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协同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多部门知识产权保护监管机制,推动规范知识产权案件查处证据标准、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惩戒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政法领域保护工作格局。
(七)
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加强执法司法监督,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监督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常态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把涉企违法犯罪案件,尤其是涉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纳入党委政法委案件评查体系,探索建立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执法监督员制度,实现对执法司法部门监督检查的“全覆盖”。
(八)
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
加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深化“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智能感知、风险预判、科学决策、高效执法、协同管理、便捷服务水平,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精准监督、精准反馈。支持智慧公安、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司法建设,提高执法司法服务效能。
(九)
扎实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活动。
发挥法学会作用,善用“民法典宣讲乡村行”工作平台,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等专业委员会智库作用,大力开展“法律进基层”活动,为基层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十)
加强政法队伍廉洁建设。
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认真总结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政治督察、队伍协查、协管制度,推动队伍筑牢政治忠诚、树牢为民理念。严格落实“三个规定”,杜绝出现干警违规插手、过问、干预个案现象。“零容忍”对待干警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佛山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