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接一场“善美之城、无诈汕尾”全民反诈骗宣传活动,在汕尾明珠广场、信利广场、林埠等地陆续开展。活动现场,民警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次次生动讲解,呼吁广大市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增强防骗意识,捂紧“钱袋子”。
据了解,今年以来,汕尾市公安局城区分局扎实推进“全民反诈”工程,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与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和志愿组织联动,通过加强宣传预防等形式掀起全民反诈热潮,助力构建“善美之城、无诈汕尾”新格局。
●“三研三查三打”高压遏制诈骗警情
只要用自己的微信或支付宝收款码替他人代收款,就能从中获取佣金,这种看似简单的“赚外快”,其实是在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洗钱”。就在今年,汕尾城区某在校学生晓晓(化名)因涉嫌帮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执行逮捕。
2020年,晓晓在网上看到一则“帮忙收款即可赚佣金”的广告。在利益的诱惑下,晓晓将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出租给对方,也从此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为了钱能够来得更快些,晓晓还把这一“赚钱”的方法告诉周边的同学,拉拢同学参与其中从而赚取“介绍费”。但最终,为了千余元的蝇头小利,晓晓将面临刑事追责。
当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违法犯罪已取代传统侵财类犯罪成为主流犯罪,且呈高发多发、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汕尾市共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672起,同比上升71.42%,占全市刑事立案数的24.28%,涉案金额3949.2万元,成为严重影响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城区公安分局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推出“3×3”闭环打击模式,也称“三研三查三打”模式,持续掀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潮。
“‘三研’即三级研判,从市局、分局到专班;‘三查’即查通讯、查窝点、查资金流;‘三打’即常态快打、类案专打、专班专打相结合,多维度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陈史凡告诉记者,自去年起,城区公安分局多次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集中抓获一批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打掉一批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及窝点。
此外,为把风险遏制在前端,城区公安分局发挥警银联动优势,组织全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代表、社区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各单位对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全民反诈”创建工作,形成联合整治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滋生土壤。
●“警花防诈宣传队”全面筑牢“防诈墙”
“多亏你们,有了这个反诈APP,我们安心多了!”近日,在城区各个疫苗接种点,活跃着一道靓丽的“风警线”,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女辅警正为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手把手普及软件使用方式,耐心的指导获得群众连连称赞。
据了解,为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城区公安分局充分发挥女性宣讲优势,从刑侦、禁毒、巡警、便衣、派出所选调20名女辅警,由民警带队组成一支25人的“警花防诈宣传队”,在疫苗接种点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让群众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思想上也接种一剂“反诈疫苗”,实现城区电信网络诈骗“群体免疫”。
这是城区公安分局发起全民反诈宣传的缩影。近日来,城区公安利用节假日时机,在人流量多的地方组织开展大规模反诈宣传攻势,全面筑牢全民“防诈墙”。据统计,自开展反诈宣传和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以来,全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逐月下降,目前已减少40%,效果十分显著。
“除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标语等传统形式外,我们还牵头街道、居委、物业、志愿者协会等多方形成合力,开展上门、入户、见人的‘地毯式’反诈宣传。”陈史凡向记者介绍,通过常态化宣传,把反诈知识送进家庭、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进车站,同时通过媒体、公众号等媒介开展“以案说法”,推送最新反诈知识。
5月15日,城区公安分局联合市公安局经侦部门以及金融、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在信利广场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式和特点,讲解犯罪手法,传授防骗知识,累计回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城区公安还组织专班梳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征,由专班民警对受害群众进行逐一回访,了解受害人信息,并及时对回访信息展开研判。根据回访情况,围绕诈骗手段、易受害人群、案件高发领域、诈骗方式等进行分析,发布案件预警和温馨提示,指导各一线单位开展防范打击工作。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