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
民事执行案件双方在检察听证会现场握手言和并签订具结书,结束长达五年的民事争议;将公开听证会开到司法救助申请人村里,为因案致贫的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帮教,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在全市率先启动“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解民忧、纾民困、护民利,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件件为民实事的背后,是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检察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梅县区检察院坚持用检察履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司法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把“检察为民办实事”融入办案的每一个环节,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回应诉求、解民所忧,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县”、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排头兵夯实司法基础。
纾民困
深化“未检”工作做实司法救助
因小事引发不满,未成年人小涛(化名)一伙抢劫了被害人手机。鉴于小涛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是初犯,且是在校生并具有监护条件,梅县区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让小涛重返校园继续学习,考验期为1年。考验期间,该院检察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对小涛进行了精准帮教。2021年5月考验期满,该院对小涛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目前,小涛已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自食其力。
“惩罚一个孩子很简单,但要改造好一个孩子却不易,深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题。”梅县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负责人介绍,该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涉嫌轻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依法从宽处理,并与嘉应学院合作建立帮教团队,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系统的帮教活动。
在此基础上,梅县区检察院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进校园、进村镇、进社区活动,全方位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同时,与公安、法院、教育、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积极协调提供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法律援助等保护措施,合力构建关爱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一场车祸让我的孙子孙女失去了妈妈,他们的爸爸也失去了自理能力,一个家支离破碎。要不是检察院主动联系我们,帮我们申请到了5万元救助金,以后的生活都不知道该怎么办……”7月16日,一场司法救助公开听证会在申请人所在村庄举行,申请人的爷爷动情地说道。
“申请人出行不便,听证会便直接开到了村里,这场公开听证会很暖心,让我们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充满了人情味,也体现了检察机关的人文关怀。”听证员丘坤良说。
该院检察官介绍,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今年以来,该院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对五类农村地区贫困当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件5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1万元。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该院还主动与民政、教育、妇联等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多元救助,凝聚最大救助合力帮助申请人走出困境。
护民利
把握公益核心守护“苏区红”“生态绿”
“被告佃某未经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收购穿山甲鳞片3270克,价值104640元,其行为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同时还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侵害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应同时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8月3日,佃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梅县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梅县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培军以公诉人、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出庭,并发表出庭意见,梅县区人民法院院长魏伟辉担任审判长。
检法“两长”同庭履职,映射出梅县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坚定决心。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梅县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紧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用“检察蓝”守护“苏区红”“生态绿”。
3月25日,在位于南口镇益昌村的革命烈士陵园,检察干警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敬献鲜花,深情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经过整改后,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宽阔平整的广场上,在两边苍翠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为了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梅县区检察院开展了“保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公益诉讼专项工作,促使相关部门投入10多万元修缮受损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同时通过“回头看”,以及与梅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建立英烈权益和红色资源保护联动协作工作机制等方式,保护红色资源、捍卫英雄荣光。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源。
为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梅县区检察院紧抓“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落实,针对辖区水库水质检测不达标问题,开展“保障梅县区水库水质和食用水产品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深入现场调查核实,召开以“探索构建水库水质和食用水产品安全长效保护机制”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与梅县区水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13个镇政府形成水库水质整治合力,并针对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全区检测水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在强化水质整治的同时,该院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咨询协助、深化衔接、强化宣传等方面的协作机制,加强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凝聚公益保护共识、形成公益保护合力,更好地服务保障梅县区森林良好生态。
作为“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重要内容之一,梅县区检察院始终坚持“双赢多赢共赢”检察工作理念,努力打造“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相结合”的司法办案模式,积极探索对失火案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以劳务代偿方式修复生态,由失火案犯罪嫌疑人自行补种复绿,并配合开展法治宣传,对群众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办实事
打造检察铁军提升服务能力
立论、交叉质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双方辩友思维清晰、逻辑严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一次又一次的言语交锋和思维碰撞博得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
这精彩的一幕,源于7月28日举行的梅县区检察院辩论赛初赛,围绕刑事案件罪与非罪的辩题,18名干警组成6个辩论队分三场展开辩论,并组织全员干警观看比赛,提升干警的业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辩促学,岗位练兵。今年以来,梅县区检察院立足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大学习大练兵活动,坚持队伍需求为导向,以政治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以警示教育筑牢思想堤坝,以英模教育弘扬榜样力量,以实战练兵练就过硬本领,淬炼检察队伍,打造检察铁军,以此凝聚起解民忧、纾民困、护民利的强大合力。
扎实开展排查化解信访积案、司法救助等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3场次;出台12309“一站式”检察服务、律师阅卷、“便民服务卡”等为民办实事措施11项;走访镇村、社区、企业9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2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9条;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活动25场次……
对群众之事“上心”,对群众工作“用心”,对群众困难“贴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也是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梅县区检察院坚持政治导向、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一线接受锻炼、在一线为民服务、在一线检验工作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县区检察院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更加自觉担当作为,在服务大局上持续发力,狠抓业务促进提质增效,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县’作出更大贡献。”梅县区检察院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