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接受群众全面监督、主动协助相关执法部门解决困扰“痛点”、拉近与外籍社矫对象心理距离……
白云区松洲司法所干警积极践行服务为民宗旨“五个一”为群众办实事
“一次征求意见”
自觉接受辖区居民群众的全面监督
基层司法所是时刻面对群众的第一线政法部门,群众的满意度和评价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松洲司法所根据“开门搞教育整顿”的原则,在综治信访中心及各社区居委会门口张贴致居民群众的《征求意见信》,公布了区司法局监督部门和松洲司法所的办公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广泛接受群众批评、建议、投诉、举报。截至目前,暂未收到相关监督意见,实现服务群众“零差评”。
“一轮座谈会面”
积极听取协作部门、工作对象的宝贵意见
基层司法所的能力强不强、作风好不好,评价高不高,日常联系的协作部门、工作对象最有发言权。松洲司法所先后邀请派出所教导员、社区法律顾问、社区居委会主任、刑满释放人员(原社矫对象)以及工作对象进行座谈,主动听取对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职能的宝贵意见,积极查找不足、持续整改、建章立制、巩固提升。
“一次靶向送法”
主动协助相关执法部门解决困扰“痛点”
松洲司法所在调研时了解到辖内的某拘留所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部分违法人员因法治意识淡薄较难管理;二是个别家属对法律及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受误导后未按规定自行到拘留所接人。
针对看守所两大“堵点痛点”问题,在局公法科和法援处的指导和支持下,松洲司法所与拘留所制定“个性化”法治宣传方案,推出三个“法律服务菜单”:一是整合辖内15个公共法律服务站资源,咨询服务覆盖拘留所相关人员;二是在群众来访大厅张贴、放置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张;三是滚动播放普法视频、音频,引导违法人及家属依法维护权益。经拘留所后续反馈,重新违法和接人家属的人数都呈下降趋势,“靶向”送法成效显著。
“一系列暖心服务”
逐步拉近与外籍社矫对象的心理距离
外籍在册人员莫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缓刑五个月于今年4月到松洲司法所服刑,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上存在困难。针对其特殊情况,松洲司法所通过一系列暖心的服务拉近双方距离,为其解决了护照办理、核酸检测等急事、难事,并通过翻译软件“面对面”沟通普法,最终让莫某做到有事主动报备,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工作逐步走回正轨。
“一本便民手册”
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实效
经过前期多番基层调研,松洲司法所发现目前辖内以社区法律顾问的定期值班为主、在线解答为辅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模式与跟互联网脱节的常住退休老人、文化素质不高的暂住务工人员两大群体的需求不相匹配。
结合老年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对传统纸质宣传媒介的需求,松洲司法所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服务事项简介和办事流程,以及辖内调解组织、法援站点、社区法律顾问信息整合成《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手册》发放至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推广,提高社区及群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广州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