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检察机关联动召开听证会。检方供图
6月10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在线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检察听证工作开展情况,发布检察听证典型案例。
通报称,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对2017件案件组织了听证活动,涵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其中,公开听证1687件,不公开听证330
件;从层级分布看,省检察院9件,市级检察院179件,基层检察院1829件,均取得较好效果。
广东是较早开展检察听证探索的省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办理的盲道公益诉讼听证案,被最高检评为2020年度5个听证典型案例之一。
据悉,广东检察听证案件中,有198件由检察长(一把手)主持,占比达9.81%.全省检察机关共邀请听证员7043人次参加听证会,其中人大代表1513人次、政协委员1042人次、人民监督员1563人次,分别占比27.31%、16.85%、22.44%.多数听证员同意检察机关意见的有1885件,占听证案件总数的93.45%.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中,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比例低的问题,检察机关与司法、财政等部门联签文件,建立公开听证法律援助机制,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辩护。
下一步,广东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对听证工作的指导、督导,注重选取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影响,需要当面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意见的案件,加大听证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检察干警组织听证的能力和水平,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听证的渠道,加强听证工作宣传,不断提升听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效果。
■话你知
什么是检察听证?
检察听证是人民检察院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相关诉讼法等法律和法律解释的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案件审查活动。检察听证是检察机关审查案件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化解,将检察权置于阳光之下,通过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的参与,提升检察公信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促进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政和。
■典型案例
以听证助推盲道修复
2019年10月,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辖区内部分盲道被损坏、违法占用,导致视力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社会公共利益严重损害,遂将该案件线索层报广东省检察院审批立案。立案后,南沙区检察院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相关街镇政府等12家行政单位,可能未履行对辖区内盲道建设、养护的监督管理责任。
为解决盲道所牵涉的多个行政单位职能交叉、责任交叉等问题,南沙区检察院决定于2020年5月20日召开公开听证会,将听取意见、诉前磋商、检务公开、督促履职加以融合,消除身份隔阂,聚焦难点问题,在有效保障残障人士合法权益的同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根据该案特点,南沙区检察院确定涉案12家相关行政单位参加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建筑学专家、行政法学教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名听证员参会。听证会上,经过提问程序,建筑学专家对于建筑规划问题发表了意见,行政法学教授对于相关行政单位是否履职说明了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案件如何处理发表了意见。
听证会通过检察官介绍案情、行政单位就盲道整治问题说明情况、听证员发表意见等程序,充分保障了行政单位的表达权,使其心平气和接受监督。检察机关与听证会参加人探讨了符合地区实际的盲道整改措施,为作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检察建议奠定了基础,对后续盲道修复整改提供了有效指引。
听证会还邀请市区两级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和新闻媒体旁听。残疾人联合会代表表示全力支持检察机关对盲道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希望更多无障碍设施问题能得到重视和解决。当地主流媒体对听证会进行了采访报道,肯定了检察机关的工作。
经审查,南沙区检察院认为,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2家行政单位未正确履行各自承担的监管职责,遂向上述行政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并及时将所作决定和相关理由告知听证员。截至2020年7月20日,12家行政单位均已整改并回复,第三方评估显示整治效果良好,盲道障碍基本排除。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