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坚定修好党史“必修课”作为提升法治为民办实事的“动力源”和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答好法治为民“赶考题”。
坚持“小切口”理念,让办实事有更强力量
今年,省司法厅组织开展系列课题调研,指导各单位举办36次专题座谈会,向人大、政协机关和政法机关代表以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干警职工、群众代表征求意见建议231条,力求找准“小切口”,推动破解难题堵点实现“大变化”。
以重点民生项目为牵引,省司法厅还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环节发力谋划推出“5+8”项民生举措,指导全省司法行政单位推出3000多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健全办实事长效机制。同时,坚持民生诉求及时回应。省司法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系列节目,厅分管领导与约30万名观众在线互动,解答热点问题,并且建立民生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及时评估项目成效。
立足“三个新”要求,让办实事有更重分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省司法厅坚持在办实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深入推进广东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演绎。
△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聚焦法治建设惠民生,助力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
△加快推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革命遗址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以及碳排放、公共数据管理等新兴领域立法,同时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相适应的法规规章调整机制,用法规制度呵护百姓幸福生活;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如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指导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以精准化、常态化方式持续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广东法律服务网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公共法律服务,以及在珠海、汕头、韶关、江门、茂名五市部署试点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等,助力打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建立“三结合”机制,让办实事有更足含量
保持着“赶考”的清醒,省司法厅通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队伍教育整顿、模范机关创建、深化岗位建功做好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并形成合力,以学史力行强化时代担当,不断纯洁司法行政队伍、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机关服务效能。
近年,“志愿红”与“司法蓝”已成为群众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广东省“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省司法厅指导各单位更是深化“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党日等活动,积极开展健康义诊、学生法治教育、禁毒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6.8万人次。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办实事有更大能量
在强化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办实事上,省司法厅坚持多部门、多条块协同联动,汇聚更大能量和更足勇气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以来,省司法厅推动向自贸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下放省级管理权限约300项;依法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08个县区正式启动镇街综合工作;打通壁垒,推动实现“两平台”“互联网+监管”等业务标准的兼容对接,解决基层数据重复填报等困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截至7月1日,全省共744家执法单位、36339人上线办案,累计办理案件60066宗。
聚焦“软环境”发力,让办实事有更高热量
一直以来,省司法厅在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制度层面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省司法厅近年推动出台了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社会信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自主创新促进、标准化等一批重点领域立法,推进省政府出台有关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监管、公平竞争审查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我省营商环境促进和保障制度体系。其次,在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行政执法“三个办法”中增加保障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完善法制审核范围等内容,同时推行多项举措为新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全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全省行政复议机关由900多家缩减至144家,发挥行政复议功能,降低影响营商环境的制度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