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是水域大省、海域大省,有河流2000多条,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海岸线长4114公里。公安部部署开展加强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以来,广东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漏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目标,全力开展公共区域涉险隐患排查促改工作。省公安厅出台防范溺水事故15项工作措施,创新“五三”工作法。去年,全省110接报溺水警情、溺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99%、18.1%。
风险排查“三到位”。广东省成立由省委常委兼任组长的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公安机关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指引,省公安厅联合省教育厅开展防范学生溺水专题活动,有效遏制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各地公安机关会同职能部门,采集涉易溺、易涝等风险点信息,排查风险隐患2931处;全面摸排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防溺重点人群,予以重点关注。
防范措施“三提升”。广东公安机关提升巡逻频次,构建人巡、车巡、船巡、视频巡、无人机无人艇巡相结合的“厅、水、岸”一体化立体巡控模式,组织巡防队伍4190支;提升技防水平,基本实现涉溺亡高风险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推进实施防溺水“三个一”工程,在溺水高发区域布设警示牌、救生圈、安全绳;提升群防力量协作合力,鼓励发动志愿者、社会救援队参与安全巡防和应急处置,目前已劝阻野泳等涉险行为6.2万余人次。
宣传提醒“三落实”。一是落实风险区域提醒,全省各地绘制风险等级地图、“民情地图”,发布易溺、涉溺亡风险区域,提醒群众注意。二是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组织2350名法治副校长进学校讲授防溺水教育课,教育引导学生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和“两会”。三是落实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范溺水主题宣传活动。
应急保障“三强化”。强化装备配备,省公安厅采购1500套溺水施救“五件套”配发至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临海、临水派出所,指导水上派出所逐步加强冲锋舟、救援船艇、深水救捞等专业装备配置。强化应急救援培训,省公安厅投资建设公安水上训练暨打私战训基地,组织民警开展游泳、救生技能实战训练,提升民警水域救援能力。强化表彰奖励,及时对救助溺水表现突出的民警辅警进行表彰奖励。
工作机制“三健全”。广东公安建立健全110、119、120应急救援“三台同步”快速响应机制和110、95110海陆联动救援机制,健全溺水警情快反测试机制,健全溺水警情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开展溺水警情分析,深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指导落实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