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笔者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至2023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英烈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军事设施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318件,发出检察建议263份。其中办理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案件129件、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案件161件、军事设施保护案件23件。
聚焦保障军人权益地位,完善拥军优属措施。广州、佛山、韶关、江门、清远等地检察机关重点关注公共医疗行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和旅游业等公共场所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不到位的情形,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相关行政机关及听证员、人民监督员等社会各方的意见,并通过现场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的方式推动有关部门形成保障军人群体利益的共识,督促有关部门整改,承担拥军优属的社会责任。
聚焦军用设施保护,守护舰船航行安全。湛江市检察机关落实“净海”领域军事设施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将破坏军用港口、码头、海防管控设施,扰乱军用港口、码头管理区秩序和防风锚地使用,妨碍舰艇安全航行和军事训练等行为作为监督重点,针对渔民养殖设施占用军港、危及航道安全等情形,找准问题,精准监督,构建军事设施共管共治共护机制。
聚焦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以“检察蓝”守护“英烈红”。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加强与军事检察机关、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部门协作,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摸排线索、座谈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对全省1500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摸排,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保护零散烈士墓247处、查明126条无名烈士信息、解决专项经费5530.9万元。
解决涉军公益损害的突出问题,需多方协同联动。近年来,广州、佛山、韶关、惠州、汕尾、江门等地检察机关与广州军事检察院,会同军分区及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部门联合签订了军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此外,全省检察机关聘请3707名“益心为公”志愿观察员,梳理甄别涉军公益诉讼线索,探索完善涉军公益诉讼依托社会支持的开放格局,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保护协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