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在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征程中,海事审判肩负着重要使命。
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海洋经济、科技、生态、治理等维度,系统谋划司法服务举措,擦亮司法“航标灯”,为加快建设“海上新广东”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广东法院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以高质量司法护航海洋经济行稳致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5年来,全省两级法院共受理海事海商案件1.43万件,审结1.35万件。今年上半年,海事一审案件上诉率12.5%,同比下降24.92%。
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6月6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广东法院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积极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服务海洋产业发展。
去年10月,在台风登陆前36小时内,广州海事法院成功化解涉海上风电套塔设备纠纷,让企业避免遭受台风灾害、项目搁置双重重大风险,促推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推进。这是广东法院护航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维护“蓝色国土”主权与安全,是司法护航“向海图强”的重要职能。在某轮货损纠纷案中,广东法院创造性运用海事强制令,成功反制外国法院禁诉令,捍卫中国司法权威与尊严。此外,广州海事法院妥善处置某大型挖泥船案,积极采取替代执行措施,避免管制出口的重大海洋装备输出国外。
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向海延伸,广东率先在全国出台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制发司法建议,支持跨境电商物流、海外仓发展,护航跨境电商示范省建设。在“湾区横州号”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系列案中,首次明确平台所有权归属、海域使用权与养殖权的法律关系,为广东“百箱计划”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驾船出海倾倒垃圾?法院果断亮剑!在“桂某”轮船倾倒垃圾一案中,广州海事法院支持珠海市生态环境局诉讼请求,判决四名被告赔偿环境恢复费用等204.9万元,并在指定媒体上公开道歉。
“广东法院践行新发展理念,为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司法力量。”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10年,广州海事法院共受理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案件1400余件。
广东法院积极探索海洋生态资源损害修复新模式,提高生态修复质效。在“夏长”轮海洋环境污染系列案中,法院促成各方达成1.5亿元的生态修复方案,并监督落实修复措施;在黄埔老港非法用海非诉执行案中,法院依法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恢复海域原状,促使0.022公顷被侵占海岸线生态修复;创新“法院判决执行+检察监督+行政监管”模式,以劳务代偿异地修复,有效破解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执行难”问题。
为加强区域协同治理,广东法院建立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与福建、广西、海南等地高院共同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与海口、北海海事法院共建共享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成功跨域调解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凝聚湾区法治合力
近日,广州海事法院珠海法庭通过“法院+港澳流渔协会”合作机制,高效化解一起涉港澳流动渔船人身损害赔偿纠纷。8月,一名雇员在涉事渔船作业期间不慎坠海身亡。珠海法庭与珠海市香洲港澳流动渔民协会高效联动,经过2个小时联合调解,促成船主与死者家属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
据介绍,广东法院审理的海事案件中,涉港澳案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海洋要素活跃,海洋城市与航运中心建设方兴未艾,存在海洋资源优化整合、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迫切需求。
对此,广东法院不断加强粤港澳三地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凝聚港澳解纷合力;相继发布相关规则指引,破解大湾区司法实践难题。
为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海事法院推进深圳前海巡回法庭建设,与前海管理局合作打造国际海事法律教学实践培养基地。为高效化解涉港澳海事纠纷,在南沙自贸区法庭设立“粤港澳海事纠纷调解中心”,吸纳港澳调解员37名,联动打造海事解纷优选地。2024年,广州海事法院通过“仲裁+调解+诉讼”衔接机制化解涉港澳纠纷287件。
科技赋能方面,广东法院开发“AOL授权见证通”,推动涉港澳海事诉讼便利化;研发“网拍船舶大数据智能评估系统”,一分钟生成船舶价格评估报告,助推95.5%的船舶一拍成交。
“随着《意见》的出台,接下来,广东法院将聚焦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精准护航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升级发展,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