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潮州市潮安区随处可见“红袖章”与“蓝马甲”忙碌的身影。巡逻民警暖心护送迷路少年返家,古寨义警化身游客安心的“活地图”,治安队员及时帮助走失老人团圆……
潮安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积极发动平安志愿者,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双节”期间,全区累计投入公安干警及群防群治力量1万多人次,实现了重大刑事案件、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三级联动+智慧赋能,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潮安区高度重视“双节”期间社会面稳控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督导,在节前召开全区专题工作会议,部署节日期间维稳安保工作。潮安区委主要领导深入龙湖古寨、凤翔峡等景区,实地检查安全生产,并专题部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疫情防控工作。
在此基础上,潮安区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建设,构建起区、镇、村三级贯通的指挥调度网络。通过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平安夜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8645”群防群治模式:整合八支队伍、聚焦六项任务、健全四项制度、落实五条措施,不断夯实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
针对城区片、平原片、山区片的不同区域治安特点,潮安区依托842个最小应急单元和8658个“雪亮工程”监控点位,构建“公安民警+专职辅警+平安志愿者”三级联防架构。龙湖镇的“古寨义警”穿梭在景区巷道,成为平安守护的“活地图”;枫溪镇的义务巡逻队巡防在财富中心、瓷兴路商业街等商贸中心,及时化解纠纷、协助破案。
“古寨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在景区内步巡。
枫溪镇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平安夜巡”工作。
为确保工作实效,各镇(场)还为志愿者统一配备执勤装备,切实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庵埠镇将学校、银行、物业等力量纳入“1、3、5分钟”快速反应圈,配置义警马甲、防暴头盔等专业装备,构建起多方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茶调+乡音”双融调解,筑牢基层善治防线
针对节日期间返乡人员增多、邻里矛盾易发等特点,潮安区充分发挥“红袖章”“蓝马甲”的基层优势,组织网格员、治安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重点领域,累计开展普法宣传166次。对排查出的苗头性问题,依托“粤平安”云平台实现一键上报、快速处置。“双节”期间,全区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1起,化解率达到100%。
古巷镇组织群防群治力量护航民俗活动开展。受访者供图
除了常规排查,潮安区还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凤凰山景区,茶旅巡回法庭创新推行“3+5”服务模式,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借茶喻理、以茶说情,在品茗交流中化解纠纷。
与此同时,潮安区创新打造“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风文化”融合解纷模式,在宗祠设立调解室,邀请“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如庵埠镇创新“乡音调解”模式,在安徽商会、江西商会等在潮商会内成立“庵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站”,既以方言为钥匙敲开矛盾化解之门,又借助贤达力量促进商事纠纷调解。
空地一体+全时巡防,构建动态平安网
节日期间,潮安区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公安部门联合各镇(场)发动“红袖章”“蓝马甲”等力量,持续开展“平安夜巡”。通过“专群结合、定点执勤、动态巡防”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在民警与志愿者的协助下,多名走失群众平安返家——10月1日中午,登塘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一名迷路少年,经了解系古巷人,随亲戚到登塘游玩时走散,民警立即驱车将其安全送回家中。10月2日上午,如意派出所接报发现迷路老人,民警迅速处置,最终帮助这位福建云霄老人与家人团聚。
登塘镇帮助走失未成年人回家。
除了日常巡逻,潮安区还组织开展集中清查行动,对棋牌室、沐足按摩、公寓出租屋等重点场所进行排查,累计整改消防与治安隐患108处。在枫溪镇,巡逻队伍穿梭在如意路、站前三路等重点路段和高厦夜市,守护着万家灯火。
凤凰镇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对酒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
沙溪镇组织检查景区内消防设施。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各村(居)两委、网格员等力量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围绕高铁站、九小场所、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巡查。其中,凤凰镇在茶园景区加强值守,古巷镇启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通过无人机巡护和护林员值守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