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意渐浓。清远市英德黄花镇,峰林聚集,晨雾缭绕的田间形成了一道诱人的朦胧美景。随着太阳升起,田野上一穗穗的稻子被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光芒,风吹稻浪,金黄色的海洋在田间弥散着收获的芳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几年来,清远市两级法院找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着力点,致力于激活乡村善治动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守护乡村生态底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司法力量。
奏响文明乡风“和谐曲”
“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来到我家,详细了解我的家庭情况,还询问我生活上有哪些困难,现在还历历在目。”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陆奕和脸上洋溢着笑容。
陆奕和告诉记者,自己脱贫了,全村其他贫困户也早已脱贫踏上共富的康庄大道。
走进连樟村,“遵纪守法”“弘扬法治”等标语清晰醒目,村法治文化园内,刻着名人警句的法治石雕整齐有序,法治宣传服务电子屏里,滚动播放着法治公益宣传片。
“2020年6月,我们村被定为全国首批‘依法治村’基层治理试点村,2021年3月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8月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法治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告诉记者。
2022年8月,英德市人民法院连樟巡回法庭就化解了连樟村一起持续十年的积怨。
连樟村民陆某涛、陆某辉原为堂兄弟,自小相邻而居。前些年为饲养家畜,陆某涛将自家屋后空地改为饲养栏,因担心家禽走失,安装了一道铁栏,影响了陆某辉出入。
法官在案涉现场调解纠纷
这起纠纷牵出了两家人的其他矛盾,村委调解几次都未成功。连樟巡回法庭法官易典兵在村里普法时,村干部找到他请求帮助调解。
“农村的相邻权纠纷,表面上是事,归根结底是情。”易典兵认为。
为此,他先后3次为此事来村里组织双方协商,引导双方以情为重、换位思考。
最终,两家人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将铁栏改为可推动的栅栏。签下协议后,两兄弟握手言和。
这是法院助力连樟村打造“无讼”村居的一个缩影。
2020年8月,英德法院在连江口镇成立了连樟巡回法庭,为连江口、下太、黎溪三镇693个自然村提供司法服务,并在连樟村设立法官工作室,以“巡回法庭+村民委员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方式,让村民的纠纷化解在诉前。
法官前往连樟村开展巡回审判
清远市两级法院还在21个乡镇挂牌成立基层“法官联络站”,与市总工会等共建诉源治理联动机制,建成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56个。
同时,清远法院还邀请乡贤、族长将宗亲文化、家风家训等融入调解工作,并与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等建立网格共治机制,有效提升案件调解率。2022年以来,清远法院诉前化解纠纷9885件,调解成功率达51.4%。
打好产业赋能“组合拳”
丝苗米不仅洁白晶莹,而且香气浓郁,十分柔软可口,素有“中国米中之王”的称号。清远市阳山县种植丝苗米面积约152万亩,年产值约40亿元,县丝苗米产业园在2020年入选省第一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2022年年初,丝苗米种植户老胡,遇上了难题。
2021年3月,老胡在原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又承包了20亩地,并向县里某包装公司购置了一些包装设备,计划打造特色品牌,却不料因家庭成员突发疾病,流动资金投入应急,原本赊欠的2万余元加工设备货款,一时间还不上了。
法官与人大代表携手调解纠纷
反复协商无果后,包装公司将老胡告到阳山县人民法院七拱人民法庭。
“即使该案经开庭审理,判决老胡给付赊欠货款及利息,但老胡没有可供执行的流动资金,进入执行程序随之而来的账户查封等程序,势必会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春耕备耕。”承办法官黄文坚调查纠纷缘由后认为,此案以调解方式解决较为稳妥。
黄文坚遂耐心细致做双方工作,一方面向老胡释明相关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与设备公司沟通为农户备耕留有空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待丝苗米收获后,老胡分3期支付货款。
近日,黄文坚回访发现,新包装的丝苗米市场销路很好,资金回笼的老胡也如约偿还了所有货款。
这是清远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司法护航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法官走访丝苗米产业园,针对园区生产经营现状提出法律建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清远市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辖区英德红茶、丝苗米种植、乡村文旅等富民产业,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化解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各类涉农纠纷,同时开展产情收集、问题研判和会商解决,实施纠纷预防性治理,助力擦亮富民产业名片。
2021年以来,清远市两级法院受理种植、养殖回收,土地承包流转、专业合作社、相邻关系等涉农案件848件,涉案标的额达7851万元。
守护生态环境“高颜值”
“高山杜鹃、杉树等种植了大约有10万株,马尾松、山苍子等种子播种了1700公斤,原来风化、土地裸露的边坡已是绿意盎然。”近日,记者来到广东首个环境公益诉讼案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老蓬段,韶关乳阳林场负责与法院对接南岭生态修复工作的王槐文指着复绿点介绍。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保护区,面积达273平方公里,横跨4县,被誉为珍稀动植物宝库。
2016年3月,因景区管理公司炸山修路致植被遭到破坏,北京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遂向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老蓬段生态修复后
“案件目的不在于赔偿,而是生态的修复,这对于生态兴农、让‘绿’生‘金’,也至关重要。”该案承办法官谢伟诚表示,从受理案件起,合议庭就确立了这一审判理念。
在清远中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支付500万元生态修复启动资金,并承担后续修复费用,直到被破坏区域恢复原有环境生态功能。
这是清远法院以“复绿复垦”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擦亮生态底色的一个剪影。
2019年以来,清远法院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共958件,判处连带赔偿生态环境损失费用超2000万元。
法官深入茶园向茶农普及法律知识
清远法院还围绕“乡村振兴”“绿色经济”等主题,建立“生态司法+河长制”“生态司法+林长制”“生态司法+文旅康养”等工作机制,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法院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好环境,生态好了,高品质‘绿色游’才能有效带动就业、实现增收,让山区群众搭上生态旅游的‘发展快车’。”全国人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村委会主任何桂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