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调解研讨会暨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成立揭牌仪式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创新创业的大本营,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深圳商事主体数量持续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商企数量迅猛增长,跨境商贸活动频繁。为了引导商事主体通过调解方式化解商事纠纷,加快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合的商事纠纷化解体系,深圳市司法局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先行先试探索商事调解“深圳模式”
“去年不是赔偿过了吗?怎么又起诉我们?”因玩具使用动漫角色形象著作权权属问题,我国某玩具商行再次被国外某动漫有限公司起诉。
跨国诉讼成本高、周期长,对双方当事人都消耗极大。而且,中国一些企业在应对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面对起诉书,该玩具商行找到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求助。调解员经深入了解分析后作出专业判断,本案中动漫有限公司可能构成重复起诉。经过调解员耐心沟通,最终起诉方主动表示认可调解员的意见,向法院申请了撤诉。
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涉外商事争议很快消弭于无形,大大降低了双方当事人维权成本,这不仅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调解功效,离不开专业商事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积极努力,更得益于深圳积极构建化解商事纠纷“大调解”格局的深耕细作。
据介绍,近年来,在健全国际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国际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交流协作机制等方面,深圳勇于创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深圳市正着力完善商事调解机制,搭建高效便捷、亲商友商的非诉讼纠纷解决平台,打造一批具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商事调解组织,培育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商事调解员队伍。
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指导和推动下,一批商事调解专业组织相继在深圳民政部门登记并揭牌成立:全国首个以查明域外法为核心业务的实务机构——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首个区级专业商事调解机构罗湖区联合商事调解中心,商事领域“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平台坪山区商事调解院,以“深港河套”为平台,探索跨境争议解决新机制的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它们聚合不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水平,为商企化解纠纷,走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路径,在商事调解前沿勇于创新,各具特色、大展风采。
行业自治促进商事调解健康发展
日前,全国首个商事调解专门协会——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以下简称“商调协会”)揭牌成立。商调协会成立后,在促进深圳商事调解行业规范化、行业化、市场化发展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
在商调协会的组织下,“2021年深圳多元纠纷化解云课堂”公益网课开课,开展国际商事调解培训与文化交流,深圳商事调解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开展了“调解优先”计划,组织相关金融、科技、建筑等行业的商协会及企业,共同签署“调解优先”公约,推动商事调解成为社会共识。
商调协会还积极推动制度建设。2021年12月,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发布了《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商事调解员资格评审规则(试行)》,建立调解员资格评审和认证机制,以期推动社会广泛认可“调解员”专门职业;此外,还制定了国内首个由专门协会推出的商事调解员系统化培训课程,邀请域内外专家担任导师,就商事调解基础理论、谈判和沟通技巧、调解程序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开展培训,提升调解员业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中,深圳率先就商事调解的适用范围、调解组织主体资格登记备案,以及商事调解的收费、信息公开、保密义务、政府监管、行业组织职责、行业自律管理等事项作出规定,率先探索创设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等新做法,从源头保障行业健康成长,为深圳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深圳市司法局将整合优化调解资源,培训引导全市调解员队伍,多措并举提升调解工作质效,聚焦金融消费等聚集型纠纷,为企业‘解忧’。”深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