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誉,现任惠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从检16年来,先后获评“广东省优秀公诉人”“惠州市优秀公诉人”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普通犯罪检察人才库、惠州市扫黑除恶专业人才库,参与创办了“公诉训练营”培训平台。2023年12月,获“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
座右铭: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证据不足,他就竭尽全力引导补充侦查,形成完整证据链条,让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从检16年来,无论多大的案子、多难啃的“硬骨头”,在他这里都能找到突破口。
他就是惠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骆誉。在同事们的印象中,骆誉身上总有一股迎难而上的韧劲。
攻破新型毒品犯罪大案
2013年前后,一场规模空前的“雷霆扫毒”席卷惠州。彼时,骆誉带领办案团队办理的一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制贩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死刑案,不仅有力震慑了毒品犯罪,也让全社会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提高了认识。
涉案毒品数量巨大,大部分毒品已流入市场,证据链存在缺失,且当时社会对这种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对该类毒品的制贩毒案件判处死刑的先例。论证制贩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成了骆誉和办案团队需要跨过的第一道“门槛”。
“受理该案后,我们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全面规范收集、补强证据,夯实证据基础,先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进行逐一分析,之后到案发现场核实制贩毒品的数量。”骆誉介绍,在专家的指导下,办案团队根据制毒现场留下的原材料及包装物数量和犯罪嫌疑人交代的制毒配比进行比对,精准查明了该犯罪团伙制贩毒品的数量和含量,为指控犯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
庭审现场,骆誉一一列举被告人的全部犯罪行为和证据,并从病理学、犯罪学等角度详细阐释了氯胺酮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最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全部指控意见,对该案首犯判处死刑。
正是一次次面对大案、重案、难案勇往直前的经历让骆誉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在每次召开的检察官联席会议的案件讨论环节,他总能很快抓住汇报案件的关键点,并给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建议。”惠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杨修说。
宽严相济温暖9个家庭
“工作中他是个非常心细的人,办案时从不止步于就案办案,而是善于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最大限度保障其合法权益,不仅要‘案结’更要‘事了’。”杨修在谈到与骆誉一同办案时颇有感触。
2020年,骆誉和办案团队在办理“亿元红油”特大走私系列案时发现,犯罪团伙中涉及多名货车司机,这些货车司机多是为了生计铤而走险,其中9人主观恶性较轻,且自愿认罪认罚。考虑到这9人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一旦逮捕,一家老小的生活可能面临困难,在对9人进行社会调查评估后,骆誉提出,依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可以解除其逮捕的强制措施。
回想起取保候审当天,家人从外地赶来看守所接回9名司机的场景,骆誉说:“司法办案就是要在依法依规办理的同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其间,虽然9人中不少从事长途运输,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人脱管。正式起诉后,骆誉又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
年轻公诉人的“金牌”教练
为了让更多年轻检察人员成长成才,骆誉创办了“公诉训练营”培训平台。
“检察办案需要团队作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势必无法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采访中,骆誉向记者介绍了创办培训平台的初衷,“在日常交流中我发现惠州市各县区检察机关之间存在信息差,由于缺乏交流沟通平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无法在全市范围推广。此外,对年轻检察人员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应该打造一个具有惠州特色的检察人员培训平台。”
有了这个想法,骆誉立即付诸实践。结合惠州检察工作实际,骆誉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并主动向领导汇报说明情况。2017年,在惠州市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骆誉创建了“公诉训练营”培训平台,创新推出了“检察官教检察官”等培训模式。
“培训平台创建之初,他亲自设计修改培训方案,亲自上台授课,大家都称他为‘金牌教练’。”参与培训的惠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刘吟告诉记者,培训成果有目共睹:1人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个人,5人入选广东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人才库、广东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人才库,6人获得“广东省十佳公诉人”“广东省优秀公诉人”等称号,不少学员成长为业务骨干,涌现出多个核心办案团队,锻造了一支优秀的惠州公诉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