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深圳海某大厦的玻璃幕墙,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团队已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的审判席上,法官正将上午行政确权的技术结论填入裁判文书;而在深圳破产法庭的办公室里,成功重整的威迪泰公司负责人送来锦旗......
从破产企业5个月“清算到重生” 的涅槃奇迹,到 44 层楼宇清场 4 个月执结的雷霆速度,再到复杂专利纠纷 24 小时审结的精准高效。在深圳法院,“快” 不是简单的时间压缩,而是司法助企对民生痛点的精准回应,是制度创新对市场活力的温柔托举。
“开始执行!”6月12日上午,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清场行动正式启动。执行团队警戒组迅速封控外围,搬迁组依次进入清场区域,对房间物品进行有序打包、转运,顺利清场。
这场涉及 44 层楼宇、2 亿元欠款的执行硬仗,曾因租赁关系错综复杂一度陷入僵局。B酒店实际控制人周某转移资产、账外收款,转租商户拒不搬迁,44 层楼宇中还交织着十余家次承租人的利益纠纷。
执行团队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采用 “分类施策” 策略:对配合执行的顺某饭店,协调其与产权方重签租约;对规避执行的 B 酒店,冻结实际控制人关联账户、下架线上预订信息;对抗拒执行的涉案人员,果断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从立案到清场不到四个月,法院体现出的高效、专业和担当令人钦佩。” 拿到海某大厦房产交接文件时,A 公司副总经理吕某的感慨,道出了胜诉企业对司法效率的真切体会。
“刚柔并济” 的执行智慧背后,是系统化的效率保障。执行团队提前开展实地演练,排查 44 层楼宇的燃气管道、电源线路等安全隐患;邀请 15 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见证,以公开促公正。当周某因涉嫌拒执罪被移送公安机关时,这场牵动多方利益的执行案在 4 个月内画上句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逾亿元。
“法院不仅依法有序履职,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守法企业利益,让我们对法治深圳建设更有信心。”市人大代表评价道,本案的顺利执结,既兑现了胜诉当事人的权益,更彰显了深圳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深圳法院持续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在司法助企、执行公开、科技赋能等方面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将“权利兑现”从纸面落到现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在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快” 的故事有了更生动的注脚。5月27日,一场扩展坞实用新型专利纠纷实现了2025年首次联合审理——上午行政确权、下午民事宣判,将原本需要数月的程序压缩至 24 小时内。
这一突破源于 “行政 + 司法” 的协同创新。当法院发现涉案专利稳定性存疑时,立即启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的 “双向沟通” 机制,提前对接专利创造性、新颖性判断标准,梳理技术争议焦点。
当日上午,复审无效部合议组在深圳保护中心审理庭对涉案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开展巡回口头审理,承办法官全程旁听,同步记录双方观点、捕捉双方分歧;下午,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对专利侵权案件进行审理,依托上午的确权结论当庭宣判,作出侵权纠纷裁判。
“以往当事人要跑多个部门、等数月结果,现在一天内能拿到两个结果。”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法官介绍,联合审理机制破解了行政与司法程序脱节的难题。这种 “技术事实预对接 + 程序高效衔接” 的模式,正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 “深圳样本”。
一直以来,专利侵权与无效宣告分属司法与行政两条线,存在交流壁垒,是制约知识产权“快保护”的一大掣肘。2024年12月,市中级法院与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签署《关于建立专利行政确权与民事诉讼程序协调审理机制的协作备忘录》。
双方依托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深圳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通过对同一技术事实的联合查明及审查,加快专利民事纠纷审理进程,形成行政与司法保护合力,共同推动专利纠纷高效化解,进一步提升深圳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除了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联合审理更能提升审判质量。”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叶艳解释,通过联合审理机制,特别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专家的专业技术判断,帮助法官更快查明技术事实,质量更有保障。
深圳法院的 “快”,既体现在纠纷化解的速度上,更延伸至市场主体拯救的精度里。
就在深圳知识产权法庭专利确权联合审理的同一天,深圳威迪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威迪泰公司”)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深圳破产法庭,以此感谢法庭及合议庭法官在公司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这面锦旗背后,是深圳破产法庭通过清算转重整机制,让一家陷入困境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焕生机的故事。
1999 年成立的威迪泰公司,在陷入债务危机被申请破产清算后,法院多方联动、积极协调,引导债务人清算转重整,实现 “双重再生”—— 仅用五个月就完成重整,顺利化解债务,且在法院联动协调下恢复被吊销的营业执照,重新获得经营资格。
深圳破产法庭在审理威迪泰公司破产清算一案中发现,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虽身陷债务困境,但核心资产仍具有市场价值。通过 “预表决” 机制,法庭提前协调债权人、股东与意向投资人达成共识,将原本需数月的重整计划表决流程压缩至 45 天。
2024年11月,威迪泰公司进入重整。2024年12月,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2025年4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该案通过清算转重整,高效化解债务危机,不仅使威迪泰公司重获新生,而且充分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多方共赢,“三效”合一。
更关键的是,当企业因营业执照问题卡在复工复产“最后一公里”时,法庭主动联动工商部门研处解决方案,于2025年5月成功为威迪泰公司恢复营业执照,维续其经营主体资格。
从清算到重整的 “无缝衔接”,彰显了司法服务的延伸价值。正如企业负责人在送锦旗时所说:“法院不仅帮我们卸下了债务包袱,更打通了重新出发的每一个关卡。” 这种“程序加速 + 服务延伸” 的模式,让司法效率真正转化为市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