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法的触角主动延伸至生产车间
当法院的大门向市场主体敞开怀抱
当法企之间的对话直抵发展痛点
——
一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的司法实践
正以多元姿态融入经济发展的脉络
近日,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法治护航 赋能营商”主题月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将司法服务精准嵌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勾勒出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清晰轨迹。
开放日邀约:司法透明的“全景呈现”
法院的大门,为企业代表打开了一扇“全景观察窗”。近日,蓬江区法院邀请辖区企业代表及蓬江区工商联、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蓬江区总商会代表等走进蓬江区法院,参与法治营商主题开放日活动。
诉讼服务中心的智能终端如何实现“指尖立案”,审判庭的数字化设备怎样支撑“云端调解”,多元解纷室里如何快速化解商事纠纷?在这场开放日活动中,高新技术、食品、电器、房地产企业等各类企业代表先后参观了蓬江区法院和顺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院史室等场所,详细了解蓬江区法院在提升审判质效、推进先行调解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举措和实践成效,沿着司法流程的脉络一步步触摸智慧法院的实践成果。通过实地参观,企业代表们切实感受到蓬江区法院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安检通道到审判席,从服务窗口到调解现场,曾经“只闻其名”的司法场景变得可感可触。开放日中的一系列“零距离”接触,拆去了司法与市场之间的“无形墙”,让“司法为民”的理念在众多企业代表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愈发清晰。
分众化入企:法治服务的“量体裁衣”
“安全生产和环保合规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时刻把这根弦绷紧。”
在北新嘉宝莉涂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蓬江区法院副院长方畅威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行业特点后,围绕涂料行业“环保红线高、专利壁垒多”的特点,结合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从“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为企业提出针对性法律建议。
送法入企系列活动不是千篇一律的普法宣讲,而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精准滴灌”。主题月活动期间,蓬江区法院组建多支法官团队,带着对不同领域的深耕调研,分头走进各类企业:走进江门顶益食品有限公司,聚焦用工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高频纠纷点,为粤味经营送去法治良方;走进万洋众创城智慧园区及办公大楼,围绕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专利布局、商业秘密保护,为企业提供靶向式司法服务;走进江门外贸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外贸企业“走出去”的痛点,就当前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下的外贸企业的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交流探讨,为企业“出海”校准了法治航向。
从车间到实验室,司法服务不再是隔着条文的“隔空喊话”,而是循着企业发展轨迹的“贴身护航”,让制造业的齿轮、科创的芯片、服务业的流程,都能在法治框架内更顺畅地运转。这些具体而微的司法实践,正持续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
法企座谈会:法治共识的“双向奔赴”
蓬江区法院的长桌两端,一方是带着发展困惑的企业代表,一方是怀揣服务诚意的法官团队。
“日常经营中如何提前防范合同纠纷风险?”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抛出“新业态用工怎么定规矩”“合作方违约后怎么止损”的困惑,法官们则用法律逻辑拆解商业实践的症结,结合近期审理的涉企纠纷典型案例,围绕合同风险防控、劳动用工等高频法律问题进行深度解读、精准普法,建议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加强客户资质审查、规范合同文书管理、完善劳动用工内部管理制度、注重证据收集与保存,合理运用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机制,降低维权成本,以及通过案件总结梳理管理漏洞,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蓬江区法院本次“法治护航 赋能营商”主题月活动,共举办座谈会14场,邀请75位企业代表参与其中并进行深入交流,通过面对面普法、点对点答疑,不仅拉近了法院与企业的距离,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动能,彰显了法院机关主动融入地方发展的担当。这背后,是蓬江区法院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深刻践行——以专业打通服务堵点,以开放增进市场信任,以互动凝聚发展合力,让每一份干事创业的热情,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生长出更稳健、更持久的力量。
下一步,蓬江区法院将继续聚焦市场主体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畅通法企沟通渠道,切实打通司法助企惠企的“最后一公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