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司法局聚焦辖区面积广、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公共法律服务半径大等特点,深入推进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法治体验感和获得感。
目前,白云区已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共427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并不断优化、发展,建成7个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站和41个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探索形成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共享矩阵模式,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今年以来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计提供多元法律服务14544人次。近期,白云区司法局在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同德街鹅掌坦社区、均禾街清湖南社区、松洲街槎龙社区打造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有力推动白云区公共法律服务向纵深发展。
架起来穗人员连心桥
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
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是广州典型的“城中村”,现有本地户籍居民3000人,来穗人员6000人,人口结构呈“倒挂”之势。为帮助来穗人员融入社区、为来穗人员圆梦创造条件,三元里司法所着力打造松柏岗社区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以“零距离”法律服务为社区的融合稳定保驾护航。
三元里司法所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新路径,打造多功能法治客厅,推动松柏岗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前移到群众一线。一是作为“群众说事处”,让来穗人员通过“唠家常”的形式,畅通民意诉求,将矛盾化解在苗头。二是作为“法治宣传阵地”,为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等提供零距离普法平台,通过法治体检、法治讲堂、法律咨询等丰富普法形式,将法律知识送至基层深处。三是作为“社区矫正帮扶基地”,三元里司法所在册社区矫正对象近三分之二是来穗人员,面临较多就业困境与生活上的不适应。三元里司法所积极链接社工机构和心理医院等资源,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教育与心理帮扶,不断创新帮扶形式,在法治客厅举行一系列活动如创业就业座谈会、心理健康讲座、法治课堂等等,为来穗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指引方向,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三元里司法所在法治客厅举行法治宣传活动
2022年以来,松柏岗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共解答法律咨询25件,调解纠纷11件,举行法治宣传活动6场,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认真细致的服务态度、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来穗人员带来家一般的温暖,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融合稳定。
筑起城中村法律服务同心圆
同德街鹅掌坦社区
鹅掌坦社区位于白云区与荔湾区交界处,是广州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仍保留了不少老广州的传统文化,而随着鹅掌坦地铁站的开通,这里涌现了大量出租屋,迎来大量务工人员居住。同德司法所把握公共法律服体系建设有利契机,积极推进示范性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把鹅掌坦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成为村(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示范标杆,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提升城中村社区法治水平和能力,助力城中村整治工作。
▲为民排忧解难,积极化解纠纷
同德司法所聚焦服务模式优化提质,着力提升便民效率。鹅掌坦社区法律顾问罗旭明律师结合“线上+线下”的形式提供法律服务,对来电法律咨询的群众,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仔细询问、详尽解答、及时登记;对来现场法律咨询、申请调解的群众,积极提早介入,参与社区调委会多宗矛盾纠纷、来信来访的接待与调解。在来访人数较多时,优先为“老弱病残”和有特殊紧急情况的群众提供特事特办服务,为群众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填写指导,尽量让群众不等待、少等待,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目标,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鹅掌坦社区还积极推广使用12348广东法律服务网,畅通服务渠道,引导群众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决诉求,让人民群众想的起、看得见、用的上,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讲座
鹅掌坦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拓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渠道,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工作室共接待来访群众71人次,提供线上咨询服务3次,化解矛盾纠纷10宗,开展法律讲座、宣传活动共计4场,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和信赖。
擦亮“非遗+普法”金招牌
均禾街清湖南社区
舞火龙是均禾地区欢度中秋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尤为盛行。舞火龙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中秋节舞火龙作为白云区不少村民祈祷幸福、驱邪避灾的重要形式,2018年更是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均禾司法所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和“普法文化”有机融合的法治文化,大胆创新方式,打造均禾街道清湖南社区以“火龙娃提醒你扫码获取法律服务”为主题的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火龙指引牌,通过点对点线上服务,让法律服务从“指尖”到“心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甘当批发市场矛盾纠纷灭火器
松洲街槎龙社区
槎龙社区是2002年12月城中村改制成立的,社区位于广州市西北出口处城乡结合部,辖内面积4.5平方公里。还有大型的批发市场、物流货运场共10多家。常住人口3963人,外来人口10000多人。优越的营商条件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但同时也诱发了各式各样的矛盾纠纷,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难题。
松洲司法所采用“3+X”模式搭建槎龙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整合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法律顾问、联社专职人民调解员和社区调委会成员作为三股主要力量,在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之外拓展融入公证服务指引、司法鉴定指引、心理咨询服务、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X”项业务职能。松洲司法所还联合松洲派出所、市场管理方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槎龙果品批发市场、新源粮油食品批发市场、新天铖粮油食品批发市场等四个大型批发市场组建了调解组织,设立了调解工作室,与槎龙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形成五个工作室之间的“双向联动”,探索形成了“市场调解室”-“社区公法(调解)工作室”-“街道调委会”三层的调解架构与运作模式,有力促进提升营商环境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相互融合,让矛盾纠纷不出市场。(广州司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