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痛点和难点,2023年东莞将以“压事故、保畅通、强执法、优服务”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全力推动四个提升,为全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聚焦事故预防 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首先,大力推动非机动车道建设。在2022年非机动车道建设基础上,再从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挑选一批重点道路,稳步推动在各级道路建成更多的非机动车道,让非机动车“有路可走”。
其次,加强货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货车监管上,将用好货车户籍化管理采集的62.4万辆的货车数据,联合交通、城管、住建等单位,开展大数据“智慧监管”和违法精准打击;电动自行车管理上,2023年1月1日已对未悬挂号牌的电动自行车上路开展严格执法,倒逼电动自行车主尽快上牌和规范行驶。
此外,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教力度。目前,东莞市50岁以上的有153万人,也是伤亡事故多发群体,东莞警方将在2022年交通安全重点宣教的基础上,再部署开展新一轮的重点宣教行动,采取入户和面对面宣传的方式,反复宣教教育,不断提升中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另外,持续开展重点道路的隐患治理。加快对154条伤亡事故多发道路隐患存量治理进度,另一方面参照154条重点道路治理经验,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再研判更新一批伤亡事故多发道路继续推进治理,一年一年干,久久为功。
同时,尽快补齐交警科技信息化短板。高速公路方面,尽快推进全息高速公路建设,缩短与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市的差距,全面提高东莞市高速公路的电警密度和智能智慧化水平;地方道路方面,将统筹、规划、布局全市电子警察建设,科学布点、科学应用、科学执法,全面提升东莞市线上执法率,尽量弥补线下执法难以做到的全时段、全覆盖执法的短板。
聚焦拥堵治理 提升疏堵保畅能力
在打造智慧交通方面,加快交警指挥系统升级,强化智慧交通体系应用,科学设置信号灯和优化配时方案,提高通行效率。
在完善勤务机制方面,依照高峰、平峰、夜间、节假日等不同时段交通流量、事故等情况,制定科学勤务机制,采取网上视频巡查与路面警车巡逻相结合,全天候、全覆盖管控动静态交通秩序。
在强化违停整治方面,依托交警违违法举报“随手拍”小程序,借助群众力量由“群治”向“共治”迈进,先从市区试点逐步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在强化占道施工监管方面,按照“三个一律”,严格审批占道施工项目,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督查,确保占道施工周边道路通畅。
聚焦路面违法 提升规范执法水平
首先是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严格和规范执法并重,严格落实“告知违法危害性、告知处罚依据、告知申辩和申诉权利”三个告知,努力让每一次执法都变成一次面对面的、有意义的教育和警示。
其次是加强执法培训。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日常训练和集中培训常态化,多形式开展业务考试和比武竞赛,提升依法管理、规范执法执勤和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同时,强化执法监督。通过异常数据倒查、执法视频抽查、信访线索核查,将监管前移,以问题排查整改促进执法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