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已不抱希望,感谢法院从未放弃!”在案件执行进入“死胡同”后的第十二年,申请执行人丘某在东莞第一法院的坚持下,终于获偿其部分债权,并取得了被执行人子女后续履债担保的承诺。近年来,东莞第一法院通过终本后定期查询财产线索、组织当事人执行和解、引入执行担保等举措,全力推进执行“骨头案”纠纷实质性化解。
联动调解+家属担保,打破执行僵局
因民间借贷纠纷,法院于2009年判决邓某向丘某偿还借款20万元及利息。之后又因股东连带清偿责任纠纷,法院于2015年判决邓某、杨某向丘某清偿货款17万元、借款20万元、利息等款项,两案先后进入执行程序并合并执行。
案件自2011年立案后,东莞第一法院石排法庭经网络及现场查控,仅查封到邓某的旧汽车电池及充电机等设备一批,且经两次拍卖流拍,丘某仅能将设备以物抵债受偿1万多元。
案件执行期间,石排法庭为化解双方矛盾,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被执行人邓某自称身患肝癌晚期,医疗费用沉重,无力偿债。另一被执行人杨某亦因病身故,其名下遗留两处房产,一处住有全家六口,另一处经司法拍卖流拍,均无法处置变现。石排法庭还曾于2021年6月2日对邓某作出司法拘留,但邓某始终未履行债务,案件僵局一直未能打破。
为寻求破局,石排法庭及时转移工作重心,联合村委会、司法分局等部门共同组织调解,摸排被执行人家庭成员背景,采取引入家属做执行担保、分期履行等措施,破解执行不能案件。
2023年春节前夕,在石排镇下沙村的配合下,石排法庭找到已故被执行人杨某的儿子杨某某组织协商。
“你要赔偿25万元,少一分都不行!”被拖欠了这么多年的借款,丘某心中带有一口怨气,一开口就要杨某某赔偿25万元。
“我又不是被执行对象,我最多替我父亲还4万元,多了一分都不给。” 杨某某则一口回绝。
在协商过程中,杨某某虽然态度坚决,但对于其父亲欠款一事怀有歉意。石排法庭执行人员遂联合下沙村工作人员,对双方轮番单独谈话,循循善诱,最终历经3个多小时调解协商,促使双方同意以杨某某一年内向丘某分期清偿10万元的方式了结被执行人杨某的债务。
在做通了杨某某的工作后,石排法庭执行干警又开始着手做邓某的工作。
今年2月初,石排法庭联合村委会、司法分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组织丘某、邓某调解,丘某要求邓某至少清偿57万元,但邓某只愿支付5万元。
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执行人员了解到被执行人邓某的儿子邓某某是某村的一名党员干部,遂希望通过其儿子做通其父亲的思想工作。邓某的儿子邓某某到达调解现场后,对其父亲进行规劝,促使其父亲答应偿还更多金额。最终在执行人员的调解下,丘某与邓某达成了以28万元分5年支付,并由邓某某提供担保的和解协议。
巧查寻人+善用和解,突围执行困境
“都快十年了,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执行回来。”申请执行人林某激动地向茶山法庭执行人员表示感谢,并送上“执行高效、执法为民”的锦旗。一宗耗时近十年的案件就此画上了圆满句号。
2013年12月,申请执行人林某的丈夫在茶山镇某路段被被执行人邓某驾车撞倒,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林某自此丧夫,须独力养育两个幼儿以及照顾年迈的公婆,家庭生活陷入困境。2014年2月,林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就其丈夫被撞身亡要求邓某赔偿,法院经审理按比例判处邓某赔偿林某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约23万元。
2014年6月,林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茶山法庭执行人员了解到林某的处境后,立即对被执行人邓某名下财产展开调查,但通过网络查控、现场调查、传唤被执行人到场问话等方式,均未发现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陷入僵局,只能作终本处理。
之后的几年,茶山法庭执行人员一直心系林某一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执行该案件,十年间频繁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2022年12月13日,林某申请恢复执行,但此时被执行人邓某已不知所终。
执行人员根据被执行人的年龄,结合近年来支付方式的巨大变化,认为被执行人存在经常使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的可能性,于是果断查询、冻结其财付通账户,并通过银行、支付宝留存电话,逐一拨打,终于在2022年底联系到被执行人邓某。但邓某表示自己目前生活困难无力清偿债务,对执行持有抵触情绪。
执行人员遂多次电话联系、微信沟通,以法理人情耐心对其释法明理,最终,邓某在执行人员的劝说下认识到其自身错误,配合执行人员的调解工作与林某达成和解,邓某还当即向其亲友积极筹款,将全部和解款项33万元一次性履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