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对红树林湿地加强日常巡查。通讯员供图
初夏,乘一艘小船穿梭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鹭鸟不时掠过上空,鱼虾遨游浅底,展现出别样生机。
湛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当前正着力打造“红树林之城”。
自1990年开展保护和修复行动以来,湛江大片红树林复绿重生,水鸟鱼蟹纷至沓来,被国际湿地专家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藏蓝卫士交出的一份份忠诚守护答卷。
以巡为基
守住“红树林管控”源头
“我们在巡查时若发现破坏红树林资源的行为,会第一时间予以阻止,同时通知公安机关到现场处理。”在金牛岛红树林间,护林员许为芳正头戴草帽,微卷起裤脚,环绕“海上森林”细心巡查。对于担任麻章区世乔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辅警许为芳而言,巡查保护辖区的红树林资源是每日工作。
金牛岛红树林与世乔村村民相伴已有数百年,村民对红树林有深厚的感情。《世乔村村规民约》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全村村民自觉保护好红树林,人人有责,不得破坏、砍伐红树林等,自发监督破坏行为,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这是湛江许多沿海村庄助力公安部门不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的缩影。据悉,在湛江,不少村委会发动村民主动承担起保护红树林的责任,配合辖区公安派出所组建起红树林巡逻小组,及时发现、制止、查处任何形式的毁林围垦或捕杀鸟类、非法养殖、乱砍红树林等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湛江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还联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以及镇街综合执法机构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日常巡查”,采取无人机航拍巡查、海上巡查和路上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排查红树林保护区内是否出现新建养殖塘、采砂、填埋垃圾等破坏红树林湿地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推动完善长效监管整治机制,多措并举提升红树林保护工作质效。
以安为要
站岗“候鸟天堂”
湛江红树林湿地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中转地。为了有效打击捕鸟非法行为,森林公安分局根据各地巡查的反馈情况,不间断地组织警力在重点区域开展伏击抓捕行动。
“捕鸟贼一般在凌晨5时左右收网,我们会提前到鸟网附近的滩涂地、农田蹲守伏击。”民警介绍。不法分子在收网前,会向周围胡乱投掷一阵“石头雨”,一来为了惊吓出更多的鸟儿撞网,二来可以试探有无执法人员在附近。为了不打草惊蛇,伏击民警会安静地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待“石头雨”停歇,捕鸟贼动手捡拾“战利品”的时候再猛然冲出抓捕。
据了解,森林公安分局每年会在候鸟迁徙季打响“候鸟保卫战”,通过联合职能部门,发动当地村委干部群众,对红树林保护区及沿海地区加大巡查力度和频率,并组织力量对候鸟越冬、迁徙地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捕鸟打鸟等非法行为。
此外,各职能部门走村入户做好爱鸟护鸟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人鸟和谐的良好环境。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打击整治宣传,湛江红树林候鸟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红树林保护区及沿海设网捕鸟的现象已近绝迹。如今在湛江各处红树林间,鸟儿翩翩飞舞,清脆的鸣叫声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
以打促教
撑起红树林安全“保护伞”
2018年5月,雷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法人代表李某委托陈某与雷州市附城镇某村相关负责人宋某签署承包1218.05亩渔港的合同。承包后,李某雇请郑某负责该渔港堤坝修筑和纳潮放水捕获海鲜工作。在修筑渔港堤坝和纳潮放水捕获海鲜的过程中,因阻塞自然潮水涨落,致使港内红树林因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死亡。
经鉴定,枯死的红树林5615株,面积77.7亩。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该房地产公司对被毁坏的红树林进行生态恢复,并支付修复费85万元。李某、陈某、宋某、郑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目前已被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存在不少因毁林围塘养殖等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红树林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为有效遏制此类案件发生,湛江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整治破坏红树林违法犯罪行为,并不断推动涉红树林案件“快立、快侦、快诉”。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立涉红树林刑事案件8起,处理犯罪嫌疑人8人。
目前,在湛江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的牵头组织下,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广东省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等相关部门已建立起红树林多部门联动保护机制。今年5月起至年底,相关职能部门将联手在全市范围内打响打击破坏红树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擦亮湛江“红树林之城”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