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半个小时就帮我们讨回了工资。”8月31日,拿到被拖欠约七个月工资,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某工地200多名工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工人们直呼“高效”的背后,得益于新机制的建设。
今年8月,为进一步建立部门联动、协同发力的劳资纠纷应急处突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合作区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宣告成立。新机制下,多部门联合会诊、对症下药,为合作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注入强大动能。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农民工欠薪案件牵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没有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内外配合的欠薪治理体系,农民工安“薪”无忧也就无从谈起。
在获悉辖区某工地200多名工人被拖欠工资后,次日上午,刚成立不久的合作区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协调横琴公安局、政法工作处、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等部门赴现场调处。
会议现场。
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联合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和工人进行约谈,并立足各自业务领域,对建设、施工和劳务分包三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开展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工人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的主要原因是劳务分包单位未有效履行工人工资发放的主体责任、施工单位未严格落实工人工资专户管理责任、建设单位未有效履行工人工资分账支付管理及监督发放责任。
经综合分析研判,指挥中心提出由施工单位预付200万元、劳务分包单位自筹100万元,共300万元用于解决工人工资问题。同时,为压实各方责任,防止违约反弹,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明确,施工单位如不按时履行代发工资的承诺,将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直接动用工资保证金,并建议商事服务局作出停工、扣分等处罚。
多方协作下,仅用时30分钟,工人们便同意签订调解协议。8月31日,工人工资全部支付完毕。
此次讨薪事件的妥善化解,并非孤例。
当前,合作区发展势头正盛,优质企业、项目纷纷落地的同时,受疫情影响,劳资纠纷数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维持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合作区汇集了执委会和横琴办各相关职能部门,构建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各方响应的劳资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中心成立10多天,就为七百多名工人讨回1500万元的欠薪。这种工作效率,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力量赋能矛盾化解
线下多部门合力提升纠纷解决速度的同时,合作区还在线上设立欠薪投诉专区,为劳资调解工作插上“云翅膀”。
为进一步畅通劳动者欠薪投诉渠道,方便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合作区在线上平台设置欠薪投诉专区,缓解建筑工人“跑腿”讨薪以极端方式讨薪等难题,进一步提高劳资纠纷处置效率。
投诉人通过微信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把欠薪诉求送到调解员手中,通过点击“我的申办”可随时随地查看案件办理进度。同时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引导投诉人精准表述欠薪情况,方便调解员接收,第一时间研究处置方案,抓准欠薪问题化解的最佳时机,提高劳资调处的精准度。
工作人员为工人讨薪。
“欠薪投诉线上通道的操作流程,紧密联系投诉人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电子产品使用习惯等,投诉人仅需指尖反映一次问题,调解员即全程跟进处置,无需建筑工人再办理任何手续,等待处置结果即可,线上享受一站式调解服务,足不出户解决讨薪诉求。”上述负责人介绍,该线上通道将在2日内在线受理欠薪调解、在线回复相关问题,还可线上组织视频调解、线上出具调解协议和司法确认等,做到欠薪化解全程指尖闭环。
接下来,合作区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还将依托现有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整合国务院欠薪治理平台、合作区劳动监察系统、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实名制系统、银行工资支付信息等系统,实现劳动用工数据第一时间共享、信息第一时间通报、预警第一时间监控,做到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推动劳资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