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江门处处陈皮飘香。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亿元,出口销量增加20%。当地现有陈皮经营主体逾2000家,带动当地就业7万人,实现全区农民平均增收2.2万元。
种一只好柑,关系到当地千家万户群众的“钱袋子”。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链不断拓展,随之而来涉及种植、加工、销售、产品及服务售后各环节的矛盾纠纷也日趋增多。为此,江门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一体推进新会陈皮全链条保护,把“陈皮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助力一块“小陈皮”壮大成“大产业”。
9月的柑园里,挂果累累,穿梭在柑树中的种植户黄伯脸上止不住的笑容。这份喜悦,得来不易。3年前,某施工方在黄伯柑园相邻一侧地块开发建设,不料台风连续暴雨,工地无法排出的积水直接灌入了地势较低的柑园,100多亩柑树大面积干枯。黄伯向施工方讨要说法,施工方却坚持认为台风导致的水浸属不可抗力,拒绝赔偿,无奈之下黄伯把施工方告上了法庭。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庄华伟马不停蹄组织专业机构对柑园进行现场勘查,得出结论:建筑施工未在双方相邻公共之处设置排水管道,导致积水从地势高一侧流向了地势低处。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施工方向黄伯赔偿损失185万余元,并承担后续每年土壤修复费直至通过专业检测。时隔3年,这片百亩柑园终于再次结果收成。
近3年来,江门法院加强道地源头保护,强化核心产区水源、土地、空气等生态环境保护,累计化解柑树种植、土地承包、土壤污染等纠纷152件,新会柑、新会陈皮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审理涉陈皮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纠纷146件,向电商平台发出司法建议,筛选疑似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家和出售行为43起,促进平台和有关商户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本地陈皮品牌的影响力。
如今,“陈皮法庭”流动开庭,柑农“足不出园”就可以办理涉及种植、产销、金融等全链条纠纷的立案、审理、执行工作。“陈皮司法保护中心”设立后,法院先后走访企业37家,征求意见建议45项,协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3个,为构建整体保护大格局打造了崭新平台。